做到。战时协同动作,大家认为天经地义;如某一连在战争中陷于险境,附近的连必不顾任
何危险,全力支援。官长爱护士兵,士兵之间也实行互助,扶病救伤,不计艰险。行军时遇
有战士稍感不适,连排长必代其背负枪枝。优待新兵成为普遍的风气,新兵初入营时,老兵
必百般安慰,以免新兵生活不惯,新兵被委派的任务,也较轻易,又能获得老兵的协助。新
兵如犯错误,也能获格外原恕。凡此,都是与国民党军队显然不同的地方。
但红军中的军阀土匪倾向,也相当显著。红军的制度法规极不完备,有些原则也不能严
格执行。军官们恃功而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旧观念还在作崇,他们瞧不起苏维埃,
认为这是由他们扶植起来的,应为他们办差。他们虽不敢公然瞧不起党,但却自视为特殊党
员。他们到了白区,对乱打土豪,特别是“打土豪不归公”③,多少有放任的态度。调戏妇
女的事,在苏区内也常有发生。在优待俘虏的原则之下,虽没有虐待或杀害俘虏,但私搜俘
虏荷包据为己有,则是司空见惯。即或偶尔执行纪律,也只凭高级军官个人的意志,没有什
么固定的法律手续。
这种倾向尤以第十一师最显著。从鄂豫边区发展起来的第十师,一切成规较为先进,军
26/166
----------------------- Page 363-----------------------
《我的回忆》第三册
政干部地主富农成份较少,党员党龄较久,又能尊重中央已有的决定,这与徐向前的领导有
关,反之,从豫皖边区发展起来的第十一师则较落后,军政干部地主富农的成份较多,党员
的党龄也较浅,许继盛的声望有时高出于党和苏维埃之上。当我们在独山一带发动当地农民
起来分土地,组织苏维埃的时候,地主与富农常出入于许师长之门,许有时也公然袒护他们。
红四军的一般干部,也很佩服毛泽东在井冈山所提出的“避实就虚”的游击战术,但有
些也以能坚强作战而自豪。红四军缺乏训练,在战场上往往由连排长领导者集团冲锋,因此
伤亡颇重,尤以下级干部为甚。干部伤亡了又不易获得补充。在红四军中有一句最流行的话,
说:“什么是革命成功,在战场上牺牲了性命,就是革命成功。”这句话的起源,也许就是为
了鼓励一般战士,英勇作战,不要怕死;但我觉得这代表着失去前途的消极观念,是有害的。
在剧烈的游击战争中,自然养成这种冒险轻生的观念。另一方面,这与李立三的熏陶,也很
有关系。我曾坦白指出,这是由游击战争所养成的失败主义观念。我们奋斗,绝不要轻易牺
牲自己,而是要获取胜利。后来朱德也告诉我,在江西苏区的红军干部中,也发生过同样的
观念,他也曾设法纠正。
我知道了这些现状,设计各种改革方案。我觉得这个工作万分艰巨,有些是要拟出计划
和制度,有些要进行耐心教育,有些甚至要经过斗争才能改善。我曾召集几次军事干部会议。
如严密执行纪律,各师团实施干部训练,强化政治工作,规定在每一战役前后,尽可能举行
军事会议,俾能讨论作战计划及检讨战争经验等等。其他牵涉较多的问题,则拟俟党的大会
举行时再行讨论解决。
至此,我在鄂豫皖苏区的考察工作,大体可算结束了。所有应兴应革事项,我胸中也已
略具端倪,急须召开全区党的和其他的各种大会,以推进工作,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① 乃逃避战火的俗称。
② 据说顾狗子后来也被蒋介石杀害了,这大概是因为顾狗子“保境安民”的宗旨,被蒋认为是据地自
雄的缘故。
③ 即将打土豪所获的的财物,没入私囊。
第五章 新集的盛会
一九三一年六月开始,我们在新集举行了一连串的会议。首先是鄂豫皖区中共党员代表
大会,接着是苏维埃代表大会,CY 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和其他专业性的会议。这些会议
的作用都是为了苏维埃运动的正规化,事实上也是这个区域整个工作转向的一个重大关键。
独山战役结束之后,我在豫皖边区作了一些必要的布置后,便随着红军主力向西移动。
我们积极筹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这是该区第一次的盛举。
为了这个大会的举行,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红四军第十第十一两师由独山
移驻到新集北面的白雀园区,第十二师也从新集西北地区开到这里来会齐。红四军驻在白雀
园区,是因为这里地处两个苏区之间,遇有紧急,易于调动;而且给养也较易解决。红四军
这时的主要任务,是休息整理,实施训练。同时也可就近发动白雀园区的群众,建立苏维埃,
并打通两个苏区之间的道路。
五月下旬我返回新集。那是鄂豫皖区党政军各机构都搬来了,沈泽民等也先我到达了。
从此新集便成为这个区域的首都。由于机构的集中,工作效率随之增加,气象为之一新。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