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都不过是小所有者。
实行平分土地,是很复杂的工作。因此,各个苏区推行得并不完全符合理想,步骤也参
差不齐。主要原因是农村的阶级分化并不明显。从主观划分阶级,本是极困难的。一般来说,
中国农村中,大地主为数不多,土地分得很零碎;中小地主占相对的多数。有一片很小的土
地出租,不能不说他是小地主,可是他的境况,也是贫苦的,甚至还是靠出卖劳力为生。农
民穷苦与否,有时也不能单凭有无土地来划分,往往一个自耕农甚至有点土地出租,家境确
不是富裕的;而另一个佃户虽无土地,但租种大片土地,要雇用一些雇农代为耕种,家境却
是比较富裕的。还有乡村中商贾负贩和一些手工业者,也附带经营农业,有的被视为农民,
有的又被视为商人或手工业者。就由于这些复杂的经济因素,要去划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
农,确非易事。
中国农民历来所希望的,是买田置地安居乐业。平分土地的口号,对于占农村人口百分
之七十的贫苦农民,确是富于吸引力。可是,受过革命洗礼的鄂豫皖区的农民,对于平分土
地,了解得更清楚。我曾询问过许多农民关于平分土地的观感,他们多数说到要苏维埃站得
住,土地分了才能算数。有的却说单分得一块土地,没有耕牛农具和本钱,还是不济事。这
些简单的答话,道出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没有政治保障和必需的经济条件,单凭分土地,
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从莫斯科到中共中央的教条主义者,却夸大了平分土地这个政策的魔力,认为只要能正
确的实行平分土地,就能创造出苏维埃政权。其实,没有一个反帝国主义和反南京政府的广
大联合战线,单纯的土地革命也是形单势孤,不宜成大事。另一方面,立三主义者,则以军
事胜利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平分土地,不予以必要的重视。
我们在这次大会中,曾极力鼓励同志提高农民对于分配土地的热情,指出:平分土地与
巩固苏维埃政权是相互影响的;广大的农民群众,热烈的起来分土地,才能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稳固了,农民分得土地才更有保障。此外,各个苏区土地革命所形成的力量,汇
合全国各地反帝反南京的力量,才能获致苏维埃政权的胜利。我们这些努力获得相当的成效,
我们虽不能将平分土地的运动扩大为到处泛滥的狂风巨浪,但却鼓舞了这个区的农民,勇敢
地平分土地,与反共势力对抗。
这次大会决定:不问已否分配土地的区域,概须发动群众,按新规定来分配。分配的标
准,是以土地的收获量所值市价计算,每个穷苦农民分得一份大致有同等收益的土地(田与
地混合来算,肥瘠搭配来分)。此外,这个区域在以前分配土地中,也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如
贫农雇农分好田,中农土地不动,地主富农分坏田,商人手工业者分得田后必须自己耕种,
大口分一份,小口分半份等等,这次大会决定将这些传统办法尽量予以保留。
30/166
----------------------- Page 367-----------------------
《我的回忆》第三册
此外,各乡村中也还有一些土地不能完全分配的或不易分配得,如大片的森林、茶园、
竹林、水塘或其他水利设备,较大片的荒田荒地,则由各乡村苏维埃经营,名之日苏维埃公
田公地等。在立三路线时代,曾利用这些公田公地,组织所谓“集体农场”。我们不赞成这种
办法,提倡出租或组织合作社经营,由苏维埃征收租金,大体是经营者获得必要的报酬,其
余则为苏维埃所公有。
大会还决定了耕牛农具也要分配,但鉴于这类东西分配不易,又规定了一些实际处理的
办法。由于耕牛农具的缺乏,每个农户也不易分得同等的一份,因而提倡共有共用,如几户
人家共分得一条耕牛,则由这几家拟定办法,规定饲养和工作的方法。以后在赤区内所通行
的换工互助办法,大致就是从共有共用的制度演变出来的。
重分土地的实行办法,是先由各村苏维埃召集农民大会,检讨从前平分土地的得失,再
由各乡村苏维埃的土地委员会予以评定。已经适当分配的则大体不予变动,不适当的则迳行
变更。为了防范地主富农对于土地改革的反抗,大会主张充实贫农团,用斗争方法强迫地主
富农交出被没收的土地房屋和耕牛农具等,但并没有订出任何故意打击地主富农的威风等手
段。
土地分配定了,就由各乡村苏维埃造具地籍簿,颁发土地使用证。大会中许多农村代表
曾主张颁发土地所有证,以确定一般农民分得土地的永久所有权。但大会主席团认为中共更
进一步的目的是土地国有,如果颁发土地所有证,将强化农民的私有观念。大会终于采纳了
颁发土地使用证的办法,并规定农民对于土地的使用权,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是长期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