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是经常供给他们情报(因他们的侦查电台已丧失了),如有可能,自然希望给予其他军
事上的协助。
西路军的处境,使我们大感忧虑,我和朱德周恩来曾再三商讨,想不出应援的办法。马
步芳是效忠于蒋介石的,我们不能通过张学良去影响他。在军事上,我们自顾不暇,无法策
应,我们只有暂时停留在河连湾,将我们的通讯电台,临时改为侦查电台,供给西路军一些
必要的情报,并令电保安军委会侦查电台,尽可能将情报供给西路军。
我们本身的军事情况也很紧张,当我军由同心城经豫旺县向山城堡撤退时,胡宗南第一
军的主力即衔尾追击我军,正向山城堡压迫,我方的对策是实行坚壁清野,使敌军因粮食缺
乏不能在这里久留。我们估计敌军有占领山城堡、河连湾、洪德城、环县、曲子镇以至通庆
阳这条线的企图,那里是陕北苏区产粮食较多的地方,我们自然要在这里牵制敌军,不让他
们实现这种企图,否则就连保安也要受到威胁了。
河连湾一带在陕北苏区看来,是较富庶的地方,实际上仍人烟稀少,粮产有限,不易长
期供应我们这支大军。这里的河水虽已不苦,但仍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份,稀疏的村落,粮
120/166
----------------------- Page 457-----------------------
《我的回忆》第三册
食生产只有一些小米,畜牧以绵羊为主,运输多赖驴子。同志们大多认为这里的粮产,还不
及西康地区,甚至有人设想到,如果在一年前我军果真全部自毛儿盖去到陕北,恐怕早就要
饿死人了。
我们在河连湾山城堡一带与胡宗南部相持了近一个月,胡部终因食粮不济,向豫旺撤退。
当胡部撤退时,我军乘势袭击,截掉他们一段尾子,颇有斩获,俘获人枪各千余,河连湾的
战事至此告一段落。周恩来将这次胜利的情形电告张学良,这对不久以后西安事变的发生,
也许不无影响。
这次战争的胜利,周恩来的贡献最多,他熟习当地情况,实施坚壁清野的工作。他一面
调度人力兽力来运输粮食,供应我军前线,有时要从几百里路的远方运粮食来,另一方面他
组织游击队赤卫军,到接近敌人地区去活动,将所有的粮食运出,并拉空那里的人力兽力,
使敌人困于给养。敌人主要就是为了这一点,不能不向豫旺退却,俾能接近公路线,获取补
给。
当前战事告一段落后,我和朱德周恩来即举行会议,检讨局势。由于我的提议,我和朱
德率红军学校学生驰往保安,与毛泽东等会商今后工作,前线军队(包括我们率领的第四军
及第三十一军)暂交彭德怀指挥,从此,总司令部便不直接指挥部队了。周恩来则预先赴各
县,料理这次战争所未了的事务,然后再返保安。
从这时起,所有红军又开始合二为一了,为了这件事,我曾向红军学校的学生发表演说,
解答他们的一些疑问。我向他们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情形,西路军的不幸遭遇以及
党内团结的经过。我说明我到保安去,主要是促进党内团结,并设法供应西路军的情报,并
呼吁一般同志,化除以往有过的歧见,与来自各处的同志精诚合作。党内问题自可由党内的
会议解决,而红军则是一体的,不应由任何界限。
红四方面军自毛儿盖与一方面军分手,以迄现在我们北上再度会合,期间经过,大致即
如上述。事实如此,是非得失,唯读者察之。
① 见《Red Star Over China.by E.Snow》亦遇译,激流出版社。一九四九年版第二二七页至二三二页。
② 戴继英,湖北籍,系鄂豫皖区的省委员,任红二十七军的政治委员。
③ 蒋鸿钧也是湖北籍的同志,似是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
第二十篇 国共和解
第一章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使整个时局为之改观:在国民党和南京政
府说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转变为“团结内部,一致抗日”;在中共和红军方面说来,
九年的苏维埃运动从此结束,中共成了一个特殊的在野党,红军及其所占领的区域,至少在
名义上成为国民党政府属下的一部分。这期间的经过,已有不少历史文献可供研究,这里仅
就我个人所接触到的,略述一二。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日①我和朱德率总司令部直属机构人员到达保安。保安的红军学校
校长林彪率领学生队伍到郊外欢迎我们,毛泽东等中共中央要人也和在懋功初会时一样,站
在学生们行列的前面迎候。在一个预先布置好的讲台上,我们都发表演说,互致祝贺。我的
演词是强调对外抗日内内团结。那时我们所谈论的,不是那些过去了的事,而是策划未来。
保安是我所见到的线程中最荒凉的一个。它的规模不及长江下游的一个集镇,而且经过
121/166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