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只说一切错误都直接间接与我有关。我曾要求举行一次中共中央高级干部会议,来检
讨西路军事件,但毛泽东等不予理会。因此,中共中央并没有对这一事件,作出结论,一切
批评都不免任意为之。
毛泽东自然不会放松攻击我的机会,因而他自己和他的追随者,便漫无拘束的乱说一通。
总括起来,当时这些批评的言辞大约有三个要点:(一)西进军事计划根本就是逃跑主义,至
少是带有逃跑主义色彩;(二)张国焘对四方面军的领导完全破产,总之是一无是处;(三)
西路军的失败很为丢脸,蒋氏将更看不起红军,在西安事变的今天,将诱发蒋氏的报复和进
攻,遗害全党全军。
一般同情和支持我的同志们,主要是第四方面军的干部,则认为西路军的失败,是陈昌
浩同志的指挥错误,如果张国焘同志也过了黄河,亲自策划指挥,则不会失败,反会胜利。
他们对批评者答辩:(一)西进计划为莫斯科批准,如何能说是逃跑主义;(二)四方面军是
中共的基干劲旅,如何能加以毁谤;(三)诱发蒋氏围剿之说是有意嫁祸于人,转移目标,将
对外转到对内。甚至有些同志指责毛泽东垄断军委会的一切,不供给西路军所渴望的情报,
实在应援不力。还有少数人指责毛氏阴险,幸灾乐祸,对四方面军毫无手足之情。这些指责,
在当时虽不敢说有充分证据,可是,是非自在人心。
朱德当时的立场颇偏袒毛泽东,但对西路军的失败,持论还算公平。他曾向我慎重指出
不能说西路军的失败根源于西进计划根本不对,应当认定四方面军总指挥犯了战术上的错误。
四方面军只半数渡过了黄河(第四和三十一军则被隔断在黄河这一边)自然减低了西路军的
战斗力,但不能说因为只半数渡河就注定了会失败,第九和第三十两军,加上董振堂的第五
军团对付马步芳部,应当游刃有余。他批评陈昌浩勇猛有余,稳当不足,徐向前虽较稳当,
但遇事太尊重政治委员的意见。他慨叹像红军这样一支破破烂烂的队伍,只要指挥者稍有失
算,即使是多消耗了几枚子弹,都易招致灾祸。他相信如果张国焘同志过了河,决不会有古
浪的惨败。因此,朱德肯定的说:西路军骤然没有老练指导者就近指示,兵力使用不当,不
能集中兵力打击敌人,而且对骑兵作战技术不够熟练,这些才是失败的主因。
132/166
----------------------- Page 469-----------------------
《我的回忆》第三册
西路军失败的原因虽然没有定论,但毛泽东、张闻天等都利用这一失败事件,发动反张
国焘的斗争。反张国焘的斗争早就在暗中进行,等到一九三七年一月中旬国共可以和解的消
息传来之后,便大规模展开了。毛泽东、张闻天等认为当时既无内战的危险,正是整肃内部
的好时机。展开斗争的目的,据说是恢复遵义会议以后原有中央的威信,行使完全职权,并
将张国焘逐出中央,然而其实质就是建立毛泽东的独裁。
毛泽东、张闻天等的第一个步骤,便是调走持论公允的林育英。西安事变时,林育英显
然已受到毛泽东等的排斥。约在一九三七年的一月中旬,张闻天便提议派林育英到国民党区
域从事职工运动。我当时曾表示反对,认为他是调解党内纠纷的当事人,应暂留延安。张闻
天曾说,林育英有些神经病,他过去所说的话不能算数。我当时曾质问张闻天,难道当时在
陕北各中央委员,联名发给我的电报,主张两个中央暂时停止职权,有林育英任双方联络人,
也不能算数吗?张闻天听了,苦笑着说:老毛说不算数,我也没有办法。
我当时即与张闻天恳谈,曾指出下列各要点:(一)现在党内纠纷很容易解决,只须由林
育英这位中央联络人,召集一次中央委员会议,一切都可以有妥善的交代;(二)中共中央改
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之后,过去因苏维埃政策所有过的争执,已告消失,而且经过西安
事变,,新政策执行已有相当成绩,我将在会议上,表示撤销我有过的反对意见,并正式提议,
由遵义会议所选定的中央政治局,恢复全部职权;(三)我对西路军失败,负有严重责任,将
正式自请处分。
我又笑着对张闻天说:“张国焘已经被打倒了,用不着在这紧急关头,大张旗鼓斗争一番,
如果否认过去所说过的话,不明不白的将林育英同志调走,这未免太失信于党和同志们了。”
张闻天当时一言不发,后来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接着反对张国焘的斗争就轰轰烈烈的展开
了。这是舍弃正当的道路不走,向失意者发挥一下斗争的残忍性。从此林育英便由张闻天以
中共中央书记的名义派走了,此后,我再也不知道林育英生死存亡的下落。
反对我的斗争,号称自下而上发动起来的,其实拆穿了,都是见不得天日的把戏。首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