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清宫的禁忌_诗梵【完结】(114)

  有人统计过,自秦始皇以后,中国历朝历代共产生过200多位皇帝,在这些君主中,康熙的确是出类拔萃的。17、18世纪之交的中国,由于长期战乱,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天下太平,生活安宁。康熙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主要有停止圈地、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开放矿禁、开海贸易、蠲免钱粮、改革赋役制度、赈济灾荒等,康熙51年,他还宣布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制,因而在其执政期间出现了地亩加多,人口增加,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的景象。他重视治理黄河水患,每次南巡都把巡视河工作为要务,使黄河50年未发大难。他勤勉务实,“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未敢少懈”,【16】而且珍惜民脂民膏,在宫中“截减奢费,力倡俭约”。康熙12年,年仅20岁的他,面对“三藩之乱”,并不惊慌,调兵遣将,历时8年予以平定,接着又耗时数年,收复台湾,康熙22--27年,他边打边谈,将深入到黑龙江地区的沙俄侵略者驱走,然后三度亲征,将气焰嚣张的噶尔丹打败。在康熙的决策和指挥下,中国不仅实现了统一,且将版图扩展到现今贝加尔湖附近,这种丰功伟业至今仍让国人倾慕缅怀。

  康熙之文治武功,罕有与其匹配者;他的勤勉、好学和博识,也少有人及。作为满族统治者,康熙热心学习汉族文化,重用汉臣,他还与西方文化交往,接纳传教士。但是,作为亚细亚社会形态中的君主,他也必然是专制的、擅权的,他的蠲免地丁钱粮、治河赈灾、截减奢费等举措,从另一角度看,乃维护其统治之所为,这些政策是汲取了明朝崩溃的教训后采取的“校正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具有消除战乱、平息民怨、恢复促进生产等社会效果,但从本质上说,专制主义君主并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也不代表社会其它劳动阶层的利益。查康熙一生理政之轨迹,贯彻始终的正是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之策,这种政策使分散在广大乡间的各个村庄少有联系,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社会阶层保持单一化,商人和商业受到压制、歧视,并遭到各级官吏的百般盘剥。这种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保证农民自给自足的同时,严格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限制了农民的活动空间和思维、视野的拓宽,将他们紧紧约束在土地上。在这些驯服、保守、迷信的农众之上,耸立的却是统治者无边的专制权力。在康熙治下,这种权力一边剥削农民,一边宽宏大量地减免赋税,一边遏制民间的活力,戕灭农民的创造欲望,一边动员组织他们整治黄河,以保护他们的家园。

  今天回望康熙,在他丰碑式的功勋前礼拜后,我不禁仰天长叹了。如果说,中国近代以前的发展在康熙治下达至辉煌的巅峰,那么,中国历史的悲剧色彩也极浓重地涂抹在康熙身上。作为一位杰出的君主,康熙调整了前朝不合理的土地和分配关系,发展了农业生产,扩展了疆土,统一了各民族,“文治武功俱佳”。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能量”释放完毕,政策边际效益渐渐收缩以后,伴随着康熙本人的逐渐老去,国内各种社会阶级矛盾再呈动荡之势。其时各地贪官污吏横行,肆恶虐众,东南沿海“海寇”骚扰不断,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矿民动辄“聚众几万至十余万,强梁争竞”,【17】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康熙难有往日的英奋进取,他想的更多的是“守成”和“传位”。为制止矿民闹事,康熙43至58年,他将上述各省的矿业“逐一封闭”,造成矿业生产严重衰退;为杜绝“海寇”和防范西方势力渗透,康熙56年又宣布“禁海”,使沿海数省“土货滞积,而滨海之民半失作业”;【18】同时在文化领域采取镇压措施,大兴文字狱。由康熙肇始的“禁海”闭关政策,自此被清朝定为“国策”,及至乾隆,都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9】这种夜即自大式的骄傲,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颟顸和保守,加固了中国社会的封闭性。而此时的西方世界,已经开始了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昂首迈向政治舞台,“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旧格局渐被打破,全球第一次被纳入同一时空中。英、荷、法等国占得先机,他们率先异军突起了,其最有战略眼光、也最富扩张性的人士的目光,已在向遥远的东方张望。这时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位俄国彼得一世式的人物,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祖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谦虚自省,放下泱泱大国的架子,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敞开大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产品,同时效法西方对国内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在这个“世界史的关键时期”不致落伍,才能使中国免遭日后的侵略和欺辱。可是,尽管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几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却迥然相异。为真实了解西方,彼得大帝亲赴英、荷等国考察,回国后仿效西欧,强力改革,励精图治;而康熙此时却闭关自守,盲目乐观,欣赏自己的长寿和多子多孙,说与历代帝王相比,“在位久者,朕为之首”,【20】除了“传位”之事让他苦恼,似乎一切都好。强大壮阔的中华帝国,就这样在歌舞升平、其乐陶陶的沉醉中一天天走向衰退,一步步落后于他人。事实证明,有清一朝衰败乃至最后没落的祸根,恰恰是在其最“圣明”的康熙皇帝执政期间种下的——历史上还有比这更具有悲剧意味的事情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