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楼探险_神月偷天【完结】(6)

  “雍仲本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的源泉,是青藏高原的人们献给世界的瑰宝和值得藏族人民骄傲的宝贵精神财富。“雍仲本教”就是以人为 “本”,将一切有情众生都作为普度的对象,令世人破迷开悟、断障除惑、解今生来世之苦、获得究竟圆满解脱的大乘佛法。

  起源

  “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为古象雄王国的王子,“雍仲本教”是古象雄的国教。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立了“雍仲本教”后,首先创造了象雄的文字(又称“雍仲神文”,象雄文至今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的一些部落仍然被某些古老的民族所使用着),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

  内明学包括了本教九乘法、四门五库、显宗、密宗以及“大圆满”法(“大圆满”是雍仲本教教法的核心,在象雄语里称为“勒造”,在藏语里称为“佐巴钦波”,意为至高无上的极瑜珈),也包括了“戒、定、慧”等等,都是觉而不迷之法,“五明学科”堪称为雍仲本教文化的精粹。

  据《赛尔米》记载:“雍”是不生,“仲”是不灭,“本”是法的意思,本教最古老的经典《佛母五部经》云:“本乃不动摇救度意”,“本” 有两层含义,不动摇和救度众生,“不动摇”就是永恒、本净、清净和本质之意。概括而言,达到“不生不灭”境界的方法就叫做“雍仲本”。不生不灭就是“佛”,达到不生不灭的“法”就是“佛法”,不生不灭就是“究竟涅槃”与“佛”,讲解这些法门叫做“本”, “雍仲本” 就是“永恒救度众生的佛法”之意。

  佛教中常常见到的佛号“卍”万字符,藏语就叫做“雍仲”,因为这原本就是“雍仲本波佛教”的吉祥符号。“雍仲本教”的主要标志叫做“雍仲恰幸”,“恰幸”的两端有两个雍仲符号“卍”,象征着“显密”和“两宗”,居中的连接处象征着心识部的 “无上大圆满”。“雍仲恰幸”的字面释义为:“雍”表示胜义无生; “仲”表示世俗无灭;“恰”表示降灭邪见;“幸”表示引入解脱。

  “雍仲本教”不仅仅在象雄地域流传,一直到公元七世纪,“雍仲本教”也仍是整个吐蕃地区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础。为了解决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雍仲本教”创造了很多个藏文化的最初,例如生活民俗、礼仪规范、天文历算、藏医、藏文、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等等,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教的经书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雍仲本教”创造了很多个藏文化的最初,例如生活民俗、礼仪规范、天文历算、藏医、藏文、宗教信仰、政教制度,以及歌舞绘画艺术等等,“雍仲本波文化”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源泉!

  本教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在七世纪之前,藏地象雄地区的所有天文学家、教育学家、译师、医师、卦师、算命师、风水师、以及有文化的学者等等都可称为“本波”,当时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称为“本教”。

  今天藏民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民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

  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 ”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本教文化博大而精深,是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世世所积累的文明智慧和实修精髓。

  象雄文明

  据史料记载,吐蕃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是由苯教的僧团认证并加冕的。即使这一点有所分歧,但毫无疑问的是,松赞干布并非第一位藏王。西藏的文明也不是在一位君主的统治下形成的,七世纪之前的西藏历史并不是一片空白:在西藏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阿里地区,人们发现了很多千年以前的灌溉的痕迹,包括农田、水渠等等。

  藏民世代以游牧为生,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早期存在过农耕文明,曾经有先民生活在这里并过着农耕的生活,只不过后来由于气候变得恶劣,农耕方式消失,游牧的生产方式才占据了主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