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袁黄发现自己真的无法理解萧如薰了。
他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
“你就不能消停消停,别再折腾来折腾去了好吗?百姓需要的是安稳和平的天下,不是动荡不安的天下!”
“没有战乱就是最大的和平安稳,现在已经是了,但是天下人若是不想走回大乱之后大治,大治之后又是大乱的轮回,就必须继续折腾,一旦他们忘记了折腾,我再一死,他们就是鱼肉,只能任人宰割,等待下一个大乱,再被杀一回。”
萧如薰的话说得很平静,平静到了让袁黄无法理解的地步。
他甚至不知道萧如薰在说什么。
但是他隐隐约约感到萧如薰可能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
良久,袁黄颓然的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你是皇帝,你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你的能耐,我阻止不了你,我也不想阻止你了,你想做什么就做去吧,你想杀谁就杀谁,你想要谁的命就要谁的命,你有那个能耐,你就去做吧!”
袁黄什么也不想说了,提起笔,继续写自己的公文。
萧如薰也没再说什么,环视这房子一周,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这里。
然后顺手帮他把门带好。
袁俨和陈龙正焦急的跑了过来,紧张的看着萧如薰。
萧如薰笑了笑。
“那么紧张干什么,我又不会伤害袁公,你们是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去吧去吧,不用管我了。”
说罢,萧如薰就离开了。
袁俨和陈龙正愣了一会儿,然后赶快跑向了袁黄的房间。
萧如薰回头看了看他们的背影。
果然,如果要继续战斗的话,是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的。
没有人理解,就算帮着做,也只会是为了他们的前途和后代的荣耀,若是没有这些,他们会做吗?
理想这种东西太奢侈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孤立无援,无人理解无人支持。
似乎,自己太过于超前了一点。
但是任何时代秉持着样的观念的人都是超前的,孤立无援的,无人理解的。
好在现在,所有人都还在用传统开国帝王的模板来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认为这仅仅只是开国帝王的立威之举。
他们心惊胆战,但是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大变局的开始。
可事实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开始了。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嫡长子
萧如薰将正规的军事院校的建立看作是军队不会再次沦为文官手中争斗的政治工具的象征。
以往军队总是容易被文官掌握打压的原因无非是没有文化与传承,而文官却因为科举制度的确立而确定了源源不断的文官来源,虽然武官也搞了个武举,但是武举却是在文官的掌控之下。
说白了,选举权进阶权运输补给权全都在文官的掌握之中,勋贵们人模狗样的掌握着的五军都督府只是一个空架子,早已没有和兵部相抗衡的实力。
朱元璋设立的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掣肘相互抗衡的制度就这样被破坏了,文官全面侵夺勋贵兵权,引入边关将领入京城进一步削弱勋贵的话语权,最终使得勋贵完全成为文官们圈养之下的猪猡,除了捞钱什么都不会。
明亡之际,为大明殉国的勋贵百中无一。
还纷纷向李自成向满清投降以求“恩养”,一群连自己谋生的能力都没有废物,居然指望敌人的“恩养”。
可见大明朝养了怎样的一群猪猡。
萧如薰对这样的制度非常痛恨,因此三番五次的下诏书指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秦朝没有万世不变的勋贵,没有万世不变的军功,只有万世不变的军魂。
为此,他让皇族做出表率,言明大秦从今往后只有四个王,除萧如薰之外的萧氏三兄弟所代表着的三个王,楚王赵王魏王,然后是坐朝之君的太子,可封秦王,除此之外就不再封王。
皇室子弟全部都要入学学习文化知识,三位王最优秀的子弟可以继承王爵,剩下的就要按照成绩高低分配不同的官职,和外姓官员一样走仕途的路子,只能靠自己立功受赏,还有重新封爵的可能,除此之外就没有封爵的可能了。
萧如薰以这样的方式限制皇族的发展,将皇族对财政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期待着变废为宝的可能,同时在外界看来,这是皇帝对前明宗室制度所带来的弊端的改良。
皇帝意识到了前明宗室制度对前明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所以决定不允许皇室离开京城,不允许皇室多出第五个王,不允许皇室子弟混吃等死,不允许皇室子弟犯罪。
如此作为对皇室的限制不可谓不大,简直堪比前宋,而且比前宋更加严厉。
皇族都做出了这样的态度,底下的勋臣们自然不好意思对皇帝要求世封待遇了。
于是萧如薰下令,各勋贵家族子弟仿照皇室的例子,只有一个孩子能继承父亲的爵位,每代降一等,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顺序下降,若是公爵,五代之后没有立功就成为白身,若是男爵,一代以后没有立功就成为白身。
除了继承爵位的子弟之外,剩下子弟的没有爵位,只能承荫入官身,全部按照这样的规矩进行。
至于继承的子弟是什么人,立长还是立贤,萧如薰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