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见秀见李自成要舍弃粮秣辎重,连忙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形势还坏到那个地步,万万不可舍弃粮秣辎重啊。”
李自成苦笑一声道:“玉峰,你就不要骗自己了。什么叫形势还没坏到那个地步?究竟要怎么坏才算是坏?”
稍顿了顿,李自成接道:“自打从陕西撤离,我们可曾打赢过一场仗?我们跑到哪儿,鞑子就跟到哪儿。这一路逃来宗敏被俘杀,芳亮为了引开清军去了前山,生死未卜。宗第和体纯率部殿后也是凶多吉少。我们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啊!”
田见秀神色一黯道:“或许还有别的办法。”
李自成连连摇头道:“没有别的办法了,粮秣辎重都是身外之物,若是连命都没了,这些东西也便都便宜了鞑子。”
田见秀见李自成已经下定了决心,便不再劝说,只犹豫道:“皇后那里……”
李自成脸上难得浮出一丝笑意:“桂英你还不知道吗,她不会有意见的。”
李自成的皇后高桂英出身草莽,与李自成一路走来早已是相敬如宾。
哪怕李自成在西安召选了许多女子入宫服侍,也没有忘记高桂英,总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她。
高桂英曾经执掌过老营,别说骑马了便是领兵打仗也不在话下。
更难能可贵的是,高桂英会无条件的听从李自成的安排。
田见秀点了点头道:“如此就好。”
李自成一声令下,顺军士兵们纷纷舍弃了辎重粮秣,只留下了七日的口粮,驼在马背上。
他们排着队列依次从一线天通过,骑马的将领则纷纷翻身下马以节省战马的体力。
连李自成也不例外。
让李自成稍感欣慰的是顺军还是基本保持着心气的。那些墙头草基本早都跑掉了,剩下的都是甘愿跟着李自成的老兵。
只要有这些老兄弟在,李自成坚信一定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也不知道过儿、一功他们怎么样了。”
李自成忽然想到了李过、高一功,长长叹了一口气。
从陕西撤离时李自成根本没有时间通知坚守陕北榆林的李过、高一功。后来一路溃逃更是无法取得联系。
李过、高一功部有足足十几万兵马,若是能和李自成汇合对于如今已经是残部的顺军主力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等撤离了九宫山稍稍安顿下来,便叫人试着去与过儿、一功取得联系。
李自成暗暗下定决心。
第二百零八章 揣摩圣意
武昌,湖广巡抚衙门。
堵胤锡在中堂之中来回踱步,眉宇间满是愁云。
几日前他接到来自南京的密旨,天子命他时刻关注湖广局势,必要时可招降顺军余部。
这道圣旨并非是经由内阁、六科的正式渠道发布的明旨,而是一道中旨。
如果换做其他文官大可以直接拒绝接旨,以标榜自己的气节与不畏皇权。
但堵胤锡不会。他十分清楚天子发这道密旨给他是什么意思。
如今湖广的局势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前有左良玉兵变,后有李闯、建虏相继入寇。
堵胤锡使出了一记釜底抽薪,策反了金声桓、马进忠,又配合袁继咸、黄德功这才平定了左军叛乱。
天子皇恩浩荡,命堵胤锡出任湖广巡抚。
这些天堵胤锡满脑子都是如何整编各营,整饬防务。毕竟阿济格的十几万大军还在湖广通山县附近追击李自成。一旦清军解决掉李闯这个麻烦,很可能会掉过头来攻打湖广诸府。
而在这个时候天子下密旨令堵胤锡寻找机会招降顺军余部,这道圣旨很耐人寻味啊。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李自成毫无疑问就是乱臣贼子。不管他找出多少理由,兴兵作乱都是不容饶恕的。
何况李自成还率领大军攻打神京,逼死了烈皇……
应该说没有人比当今天子更痛恨李自成了。若不是李闯作乱,建虏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拿下山海关,进而染指北地山河?
所以对天子来说,李自成是必须死的,他不可能接受李自成任何形式的投降。
再联系到天子降下的那道密旨,堵胤锡心中一时了悟。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自成如今是丧家之犬,被清军一路追赶到了九宫山,失败身死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天子在圣旨中所说的关注湖广局势是不是指的就是关注九宫山战局呢?
或者说天子让堵胤锡时刻盯着的就是李自成什么时候死。一旦李自成身死,便是堵胤锡出手招降顺军余部之时?
堵胤锡越想越觉得天子就是这个意思。
对天子来说,李自成毫无疑问就是杀父弑君的仇人,只要李自成活着一天,天子就不可能招降顺军。不然即便满朝文武不说什么,天子自己心中的那个坎就过不去。
而如果李自成死了,就可以把兴兵作乱、逼死烈皇的罪名全都推到李自成身上。其余顺军将领最多只是盲从,罪责小了很多。
天子真正看重的是顺军的兵马,毕竟相较于湖广大部分官军,顺军残部的战斗力明显高出了一个档次。
李自成一旦身死,顺军内部必定会四分五裂,朝廷这时候若是招降,他们归附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四川的张献忠姑且先不论,这场逐鹿天下的争夺多半会在大明和建虏之间展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