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等降,并报称马士英披剃为僧,即至寺拘获,并总兵赵体元,令斩之”。
时人所作《吴城日记》记同年“八月中,闻吴日生、马士英旨下俱论斩讫”③。
按时间推算,二书完全符合。当时芜湖抗清志士沈士柱有《祭阮大司马文》,
开头就说“丙戌长至(指冬至)之后二日,近故降大司马阮公之丧至自浙东”,
下文云:“使公同受戮西市,一生恶迹补过盖愆。天夺其魄,委贽后方糜烂
以死,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共荣名,天实为之也”①。可见,沈士柱
在当年冬天即已知马士英不屈遇害,晚节“荣名”。在马士英之前殉难的夏
允彝论及马士英时稍有恕辞,在马士英之后死难的沈士柱也不掩没其晚节。
黄宗羲却一笔抹杀:“今古为君者,昏至弘光而极;为相者,奸至马士英而
极,不待明者而知之也,有何冤可理?”②平心而论,马士英在弘光朝秉政时
毫无作为,弘光垮台后他投奔鲁监国和隆武帝,招来的是一片讨伐声。王思
任写的“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一语脍炙人口,就是直接
针对马士英的,责令他盂水自裁。张岱以鲁藩旧臣的身分上疏鲁监国,“恳
祈立斩弑君卖国第一罪臣”马士英,“疏入,监国召岱至御榻前,诏以先杀
后闻。岱即带兵数百人往蹑之,士英宵遁江上,见其私人方国安,挟制鲁王,
斥逐张岱。令士英统兵汛地,协守钱塘”③。马士英在唐、鲁两政权中几乎成
了过街老鼠,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清方④,而是尽力以抗清的实际行动改变自
己过去的不佳形像。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
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①。1646 年六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
僧,被俘就义,实属难能可贵②。相形之下,黄宗羲、张岱在鲁监国政权处境
艰难时,转入清方统治区遵制剃头,以明朝“遗民”自居,既不能见危授命,
也大可不必那样义形于色地痛斥“奸臣”马士英以显示自己才是正人君子。
在这方面,张岱还有点自知之明,《自题小像》一文云:“功名耶落空,富
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
用没用?”③本书讲的是南明史事,不涉及张岱、黄宗羲等人的文学、学术著
作在历史上的贡献。同样,也无意于为马士英当国时期的昏庸辩解。只是由
于黄宗羲等人往往出于偏私心理任意歪曲史实,甚至造谣生事④,在当时既加
件事,修改后的清实录只顾删繁就简,遂致二事合而为一。
③ 《吴城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与《丹午笔记》、《五石脂》合印一册,第二二三页。
① 黄宗羲《明文海》卷一四○。
② 黄宗羲《汰存录》。请注意,沈士柱文收入黄氏编《明文海》。
③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四十八《马士英阮大铖列传》。
④ 陈名夏因“从贼”不容于弘光政权,即北上投靠清廷,后世史家述及陈名夏时比评价马士英宽厚得多。
① 见《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一,顺治二年十月丁酉日、丁卯日记载;参见《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
中册,第一九八页、二五七页。
②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第三一七页记军中奏报:“闻伪鲁王、阁老马士英、国公方国安
等遁走台州府,..将为纸张事只身前往大兰山之马士英擒获解回。”
③ 张岱《琅嬛文集》卷五。
④ 黄宗羲记述明清之际史事往往出于门户之见和个人好恶。像魏学濂在甲申三月于北京投降大顺政权,本
无可议,黄宗羲因为同魏学濂是患难世交,绝力开脱其“从贼罪名”。在弘光帝和其嫡母邹太后事上胡言
乱语已如上述。
剧了南明内部的纷争,对后来的史家又造成了许多人为的困难。在这种情况
下,依据可信史料对某些比较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加以澄清就是必要的了。
第六节 清军占领赣南
顺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金声桓等部攻克吉安。随即由江西提督金声桓
部、支援总兵柯永盛部合兵向赣南推进。明督师万元吉计划在皂口据险扼守,
然而兵无固志,纷纷南逃。六月初八日,清军前锋即抵赣州城下。由于赣南
地区东连福建、西接湖南,又是广东的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隆武朝廷
为挽救危局,除令原江西巡抚李永茂(时丁忧告去)、新任巡抚刘广胤(后
来改名刘远生)、江西总督万元吉等加强守御外,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原已
奉诏入福建,也命他留在赣州“专办江楚事”①;并命各地出军火速增援。先
后到达赣州地区的有御史陈荩②从云南召募来的滇将赵印选、胡一清部三千精
兵;两广总督丁魁楚派的童以振、陈课部四千人;大学士苏观生遣发的广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