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郭必昌之子显欲内应,国祚杀之,灭其家;并系故相黄景昉等。国祚酷虐,
泉民不敢喘息。九月,漳州副将王进率兵来援,围解。”②这一战役在清福建
提督赵国祚(时驻于泉州)顺治五年八月初六日揭帖中也说到:“至六月间,
建宁失守,汀、漳梗阻,延、邵悬绝,福、兴警报鲜闻。而泉州又有投诚郑
芝龙胞弟郑鸿逵伪称定国公、郑芝豹伪称澄济伯,其子郑成功伪称朱姓,兼
郑氏亲戚各称贼首文武等衔,俱不思天命久归真主,妄冀恢复。..”八月,
郑鸿逵等乘船而至,“联络山寇”进攻泉州。九月初三日攻克溜石,防守参
将解应龙等官兵溃亡。二十一日,赵国祚密调漳州副将王进抵泉,内外夹击,
郑军失利,二十八日收兵乘船入海①。
郑成功和叔父郑鸿逵等人坚持抗清,同郑芝龙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初期,他们的力量并不大,经过同清方的反复较量,把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
势力汇合成一支劲旅。郑成功也逐步崭露头角,成长为明清之际杰出的统帅。
② 按,郑成功初起兵时仍奉隆武年号,阮氏记载稍误。《台湾外纪》云:郑成功于八月二十二日率部“会
鸿逵师于泉之桃花山”。溜石寨为郑成功军攻克,以伏兵击杀出援泉州之清参将解应龙。
① 《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一册(下),第三三二—三三三页;同件又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
第九—十一页。
第三节 鲁监国在浙闽的抗清活动
清军占领浙东、福建,郑芝龙降清以后,原先唐、鲁对立的局势随着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隆武朝廷既然已经不复存在,一些不愿投降清朝的文官改
奉鲁监国。清政府以为把郑氏集团的头子郑芝龙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使福
建诸将听命于己,这个目的也只部分地达到,如施福、洪习山、黄廷、施郎
等人归附了清朝。郑氏集团内反对降清的势力也大有人在,郑芝龙被诓骗挟
往北京更使他们心怀疑惧。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郑系将领一时分崩离析,
自寻出路。郑芝龙的老部将林察在福州即将失守时率兵保护续封唐王朱聿■
乘船逃往广州,成为绍武政权的主要军事支柱。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长子
郑成功当时实力和地盘都很小,却志不稍减,致力于招兵置船,恢复海上雄
风,他们打的旗号是业已被清军俘杀的隆武帝。郑芝龙的旁系势力郑彩、郑
联、杨耿等人则转而改奉鲁监国。
1646 年(顺治三年,鲁监国元年)六月,鲁监国朱以海在张名振等保护
下乘船渡海到达舟山。驻守在这里的肃虏侯黄斌卿借口自己是隆武朝廷所
封,不承认鲁监国的合法性,拒绝朱以海进城。鲁监国在舟山群岛上借住了
两三个月,大学士孙嘉绩就病死在这里①。九月间,据守金门、厦门一带的永
胜伯郑彩、定波将军周瑞带领舟师四百艘来到舟山,见朱以海处境困难,决
定把他迎往福建。十月二十五日从舟山出发,十一月二十四日到达厦门①。这
时,郑芝龙已经由安海赴福州博洛军前投降,派人通知郑彩献出鲁监国向清
廷请赏。郑彩不愿降清,他担心鲁监国的安全,就把朱以海藏起来,另找一
个相貌类似的人充当替身,叮嘱部将如果郑芝龙命人来抓鲁监国,就把这冒
充的人缢死,蒙混过去。幸好,郑芝龙到福州后很快就被清军胁迫北上,顾
不上捉拿鲁监国,朱以海才得以在郑彩军驻地安顿下来。
从1647 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开始,尽管东南沿海抗
清武装中还有郑鸿逵、郑成功、黄斌卿等人以尊奉业已不存在的隆武朝廷为
名,拒不接受鲁监国的领导,但大多数文官武将和浙江、福建绅民都以鲁监
国作为抗清复明的旗帜。当时,清军满洲主力博洛已率部返回北京,东南兵
力薄弱;抗清运动在鲁监国领导下风起云涌,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这年正月,
鲁监国在长垣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为建国公、
张名振为定西侯,封杨耿为同安伯、郑联为定远伯、周瑞为闽安伯、周鹤芝
① 鲁监国自绍兴出海后曾停泊于舟山,诸书记载基本一致,黄斌卿不愿接纳也是事实。但是,朱以海在舟
山停留了多长时间,各种史籍记载差异较大。有的书记载鲁监国舟至舟山,黄斌卿不纳,即南航,似乎没
有在舟山停留过。李聿求《鲁之春秋》卷一记,七月“初七日,定西将军张名振具舟迎监国航海至舟山,
黄斌卿不纳”。下文说,八月“监国次普陀”,十月“永胜伯郑彩帅师奉监国入闽”。查继佐《国寿录》
卷三《黄铣传》记:“丙戌鲁事败,王东入海,初依肃虏伯王(黄)斌卿舟山,继为建国公郑綵(彩)迎
去。”《舟山纪略》记:“王至舟山,威虏伯黄斌卿拒不纳,..王舟次普陀”;下文说到顺治四年(1647)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