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穷极形象,如说郝永忠于二月二十三日“抢入大内,劫帝于寝被中,舁
出城外”②;“留守(即瞿式耜)裸体坐署中”③。这类谣言显然不可信。
① 《东明闻见录》。
① 瞿式耜永历二年三月初一日《变起仓卒疏》中说:他自己“肩背腰肋,无不重伤,牵曳捽扑,以白刃加
于颈者数十次,历辰、巳、午、未四时,地狱变相,无所不尝。”见《瞿式耜集》第七十九—八十一页。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三《永历走平乐》条引《粤事记》。
③ 《东明闻见录》。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
地区的军事活动
第一节 郑军同安之役
1647 年八、九月间泉州战役,郑成功还是以定国公郑鸿逵的助手身分参
战的。战败返回安平以后,他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广泛召募文武人才。
在他的感召下,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相继而来。郑
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待如上宾,每遇重大事情都征求他们的意见,逐渐形
成了一个政治上参与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
同时凭借他在隆武朝廷内的地位和郑芝龙的旧关系,招集兵将,不断扩大自
己的军事实力。
郑成功的部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跟随他起兵的少数将领,如洪旭
等人;二是福建沿海应募而来的有志之士,如海澄人甘辉、漳浦人蓝登等;
三是跟随郑芝龙降清,拨归佟养甲、李成栋部下进攻两广,1648 年李成栋反
正后由粤返闽的将领,如施琅(当时名施郎)、洪习山、黄廷等;四是清方
派驻东南沿海的少数仍怀故国之思的将领自拔来归。郑成功对于这些不同出
身的将领大体上能做到一视同仁,惟才是举。特别是在军事组织上作了精心
的改编,防止了将领拥兵自雄、飞扬跋扈的局面。这是他总结了弘光、隆武
以来朝廷姑息养奸教训而采取的坚决措施。正是由于建立了极为严格的军事
组织和纪律,郑成功才成为一位真正的统帅,而不是虚有其名的盟主。
郑成功不仅在选拔和驾驭将领上著称于世,而且非常注意练兵。他冷静
地估计到己方所长是海战,然而要同优势清军作战,收复失地,必须训练步
兵和骑兵。由于东南沿海缺少马匹,郑成功在组建骑兵时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是他后来同清兵作战中往往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郑成功的严格训练海上
水师是人所共知的,厦门鼓浪屿上的日光岩就因他当年雄立山顶检阅舟师而
传颂至今。但是,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他知道要恢复失地必须凭借陆
战,所以他组建了许多以陆战为主要任务的营、镇,“朝夕操练部伍阵法”。
郑成功的军需供应一直是史学界关心的问题。因为他的兵力控制的地区
仅限于沿海岛屿和小片滨海地区,靠当地的物力、财力肯定支持不了他的日
益扩充的军队(最多时达几十万人),维持一支这样庞大的舟师和陆战部队,
还要养活官兵家属,需要巨额的银钱、粮食、木材、铜铁和火药等物资。要
同据有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清廷抗衡,他不能不尽量扩充军队。那么,后勤支
援是怎样解决的呢?大致来说,郑成功的军事供应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他继
承了郑芝龙开创的海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充分利用自己在海上的优势,把内
地的出口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往海外,取得巨额利润,这大概是他解决军费
的主要办法。由于东南各省已被清军占领,这种对外贸易基本上是以秘密走
私方式进行,现存清方档案中的片段材料可以证明其规模相当大,却无法窥
知其总额和每年利润的确数。其次,是在攻占地区征收粮饷,从一些史料来
考察,田赋额和因用兵而征发的劳役是相当重的,这固然解决了郑军的一部
分燃眉之急,也极易失去民心。郑成功攻占的福建、广东沿海地方往往很快
沦陷,这不仅是个兵力对比问题,税役的畸重(有时根本不能算赋税,而是
赤裸裸的掠夺)使他难以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第三,福建泉州、漳州一带
在承平之时就缺少粮食,要从附近省分运销供应,填补不足,其中相当一部
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地区转贩而来。郑成功通过海上贸易赚到的利润大抵
是白银和其他物资,解决不了军民每天必需的粮食供应,因此他几次出兵潮
州,目的主要是搜括粮食。
大致可以说,郑成功从1646 年底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到1648 年才形
成一支对清朝颇具威胁的力量。
1648 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初十日,郑成功率领部将洪习山、
甘辉等进攻福建同安县。清军副将廉彪、游击折光秋引兵出城迎敌,被击败
退入城中。十八日,郑军直抵城下,清朝知县张效龄和廉彪、折光秋带着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