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卒弃城而逃。①郑成功入城后出令安民,委任叶翼云为同安知县,陈鼎为
教谕,号召诸生起义勤王,劝谕百姓缴纳粮饷。正在这时,原先奉唐王朱聿
■入广州建立绍武政权的总兵林察从广东逃回,报告了广西、湖广等地拥立
永历帝的消息。郑成功举手加额说:“吾有君矣!”①排设香案望南而拜,从
此遥奉永历正朔。他派隆武朝中书舍人江于灿、黄志高携带表文乘船由海道
前往广东,向永历朝廷报告自己在福建沿海抗清的情况,表示愿意在永历朝
廷领导下东西配合,共谋复兴。
李成栋反正以后,永历帝由南宁迁回广东肇庆,整个广东都在南明统治
之下。按理说,驻于福建铜山一带的郑成功既由虚戴隆武年号改尊永历朝廷,
地理位置又非常接近,似乎可以在统一部署下联兵北讨。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当时永历朝廷正处于“中兴”时期,留下的记载比较多,却极少提到郑成功。
原因在于李成栋系统的将领同随成栋入粤的福建将领之间存在很深的隔阂。
成栋反正以前,对郑芝龙的旧部施福、施郎、洪习山、黄廷等人既利用他们
冲锋陷阵,又在给清廷的奏疏里把他们贬得一钱不值。反正以后,李成栋意
气发舒,把广东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奏请永历帝核准把施福等福建兵将遣
送回籍。八月,永历朝廷改封武毅伯施福为延平伯,“敕仍回闽恢剿”②。闽
系将领跟随李成栋反正,不仅没有像成栋嫡系那样因反正有功加官晋爵,反
而在遣回福建途中遭到李部将领暗算,企图加以火并收编。如施郎所部“自
南雄抵潮郡。适潮将郝尚久者,粤师将也。阳犒师牛酒,而包藏祸心,召诸
部阴为图公(指施郎)。公侦知其事,急拔众走饶平,踞守阅月突围出,且
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从弟肇琏、肇序皆随殁军中”,勉强拖到粤闽交
界的黄冈镇才得以脱身,投入郑成功部下。①永历朝廷内实权人物对郑氏家族
旧将既是这样蛮横无理,以施福为首的福建将领给郑成功带回的讯息就不言
而喻了。
七月,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和福建提督赵国祚派军进攻同安。
守将邱缙、林壮猷、金作裕与知县叶翼云、教谕陈鼎协力坚守。至八月十六
日城破②,邱、林、金阵亡,叶、陈被俘,不屈被杀。清兵屠城,“血满沟渠”。
郑成功在铜山接到同安告急文书,亲统大队舟师来援,因北风正厉,船行受
① 顺治六年三月福建巡按霍达为查参泉属失城事揭帖,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第十六—十七页。按,
江日升《台湾外纪》中把廉彪写作廉郎、折光秋写作祁光秋,职务均作游击,稍误。
① 《台湾外纪》卷三,第八十八页。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二,原文为“改封施福延平伯,杨仍回闽恢剿”。“杨”字当系“敕”字之误。
① 施德馨《襄壮公传》,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靖海纪事》第三十四页。
② 据前引霍达顺治六年三月揭帖清军攻破同安为八月二十六日。
阻,五天后才到达金门,同安失守的消息传来,他为死难者痛哭遥祭,怅怅
然回师铜山。这年福建濒海地区闹大灾荒,一斗米价格近千钱,约为平年的
十倍。郑成功和郑彩组织大批船只前往广东高州(今广东茂名)明思恩侯陈
邦傅辖地购买粮食,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次年(1649,顺治六年,
永历三年)九月,清云霄营副将张国柱御下刻薄寡恩,部下千总王起俸带领
几名亲信乘船来铜山向郑成功投降,表示愿意充当攻取云霄的向导。十月,
郑成功领军直入云霄港,初十日从白塔登岸,分兵三路:左先锋施郎、援剿
左镇黄廷、前冲镇阮引、正兵营卢爵由左而进;右先锋杨才、援剿右镇黄山、
后冲镇周瑞、左冲镇林义、右冲镇洪习山由右而进;郑成功自己带领戎旗中
军康明、中冲镇柯宸枢、亲丁镇张进由中路推进。清云霄守将张国柱命中军
旗鼓姚国泰守城,自己领兵出城五里迎战。初十日午时两军相遇,张国柱被
郑军左先锋施郎部下副将施显砍伤,落水而死,兵员溃散,郑军乘势攻克云
霄,俘姚国泰。①
云霄之战以后,郑成功发兵扼守盘陀岭,自己领军围攻与广东接境的诏
安县。清漳州总兵王邦俊乘郑军西下,进攻盘陀岭。二十八日晨大雾弥漫,
清军大举突击;郑军抵敌不住,中冲镇柯宸枢阵亡。败讯传来,郑成功被迫
放弃围攻诏安的计划。这次战役双方都损兵折将,控制区也没有什么变化。
但郑军得到了王起俸、姚国泰两员擅长骑射的将领,成功任命王起俸为铁骑
镇(不久改为正兵镇),“教以学射,教以骑马”②,开始组建陆战的骑兵,
这对郑军后来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