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云霄战役的经过见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杨英《先王实录》;又见清福建总督陈锦顺治七年正月
“为塘报海寇突陷云霄,官兵旋已恢复事”揭帖(收入《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江日升《台湾外纪》
记于顺治五年(1648),误。
② 郑亦邹《郑成功传》。该书认为在郑军中教以骑射,制定骑兵作战纪律“割马耳者同首功,杀马如屠,
自起凤(俸)始”。
第二节 郑军潮州之役
1649 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前后,郑鸿逵、郑成功军同广东郝尚久
部争夺潮州之战,是南明史上的一次内讧。郝尚久是李成栋的部将,入广后
奉命镇守潮州。1648 年李成栋反清归明,郝尚久也随之反正,永历朝廷封为
新泰伯。按理说,潮州紧接郑氏家族占领的铜山、厦门一带,本应共赴国难,
联军恢复福建。可是,南明的派系矛盾使这一前景归于幻灭。江日升记载,
李成栋反正后曾经上疏建议“速当发诏通成功,连兵恢复”①,永历帝也曾为
此颁发诏书。郑成功叔侄却垂涎于广东潮州一带产粮区,早在1648 年(顺治
五年、永历二年)四月,郑鸿逵就率领舟师三千余名来到潮州府属的揭阳县
征粮收饷②。这正是李成栋反清复明的时候,双方的摩擦日益加深。郑成功曾
经派杨乾生为使者致信潮州总兵郝尚久,遭到断然拒绝③。郑成功信中究竟提
出了什么要求,未见明确记载,估计是以“连兵”为由要求入驻该府。郑氏
集团觊觎潮、惠由来已久,定国公郑鸿逵和郑成功急于解决粮饷来源问题,
原先随李成栋入广的郑芝龙部将施福(又名施天福)等人又因长期受到李成
栋等“北人”的歧视,一直耿耿于怀,纷纷怂恿郑成功夺取潮州,以泄私愤。
杨英的一段记载透露了其中委曲:
时武毅伯施天福同黄海如来见,藩(指郑成功)令天福典兵柄;辞以老,从之。谓
海如曰:“我举义以来,屡得屡失,乃天未厌乱。今大师至此,欲择一处,以头(?)练
兵措饷之地,必何而可?”海如曰:“潮属鱼米之地,素称饶沃,近为各处土豪山义所据,
赋税多不入官,藩主策而收服之,藉其兵□而食其饷,训练恢复,可预期也。”藩曰:“我
亦思之,但潮邑属明,未忍为也。”时参军藩□□言曰:“宜先事入告,然后号召其出师
从王,顺者抚之,逆者讨之。”..④
这段记叙反映了郑成功出兵广东时的矛盾心理,既“思”夺取这块“素
称饶沃”之地,又因该处已“属明”不“忍”下手。那位参军建议“先事入
告”(即报告永历皇帝),然后“名正言顺”地取之。这在实际上根本行不
通,无非是为打内战找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永历皇帝当时在很大程度上是
依附于反正过来的李成栋等“东勋”,不论郑成功以什么理由上疏朝廷要求
把成栋部将控制下的潮州转交给自己,永历朝廷决不会同意。尽管如此,郑
鸿逵和郑成功在1649 年到1650 年多次出兵广东,除击败盘踞潮州沿海达濠
埔等处的许龙、张礼等“不清不明”的地方武装外①,主要目的是同郝尚久争
夺潮州府。1649 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八月,郑鸿逵舟师与郝尚久军交
战于揭阳,互有胜负。“十二月十七日,郑成功亲率林胜、杨才、黄山、施
信、杨勇、洪进、阮引、康明、甘辉、黄凯、史朝纲、潘加钟、林期昌、林
翰、颜尚通、肖武、戴彰、翁文贤等共二十四镇至揭,每镇五百人,大举入
潮”②,与郑鸿逵会师。郑成功明知郝尚久镇守下的潮州府已属南明永历朝廷,
①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三。
② 乾隆四十四年《揭阳县志》卷七《事纪》附兵燹。
③ 《台湾外纪》记于顺治六年三月。
① 许龙等同郑芝龙一样带有浓厚的海盗色彩,他们的存在影响了郑氏家族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张礼因
兵力不敌投降郑成功,被郑鸿逵沉入海中淹死。
② 乾隆四十四年《揭阳县志》卷七《事纪》。杨英《先王实录》第十二页记于十二月十四日。
“彼尚藉明号,岂可自矛盾”③,却故意制造事端,擅自派遣军队到处搜刮粮
饷,遇有“不服输将”者就“声罪致讨”,攻城破寨,俘掠百姓。郝尚久见
郑军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如此胡作非为,愤而出兵阻拦。郑成功就乘机宣布“郝
虏助逆,加兵擒而灭之,师出有名矣”①,肆无忌惮地大打内战,先后占领了
潮州府属的海阳、揭阳、潮阳、惠来、普宁等县,并在1650 年(顺治七年,
永历四年)六月间包围了潮州府城。
永历朝廷对郑成功的挑起内衅显然是不赞成的,但又无可奈何。鲁可藻
在记载永历四年(1650)八月朝廷给“东勋”(李成栋部将)杜永和、张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