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地区,袁宗第也没有随同前往。湖南被清军占领后,牛万财于顺治
八年在溆浦投降清朝,袁宗第已带领部众进入夔东,同刘体纯等部联营。郝
摇旗(郝永忠)自1645 年以后长期追随南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先后转战于
湖南、广西兴安、桂林一带。1648 年他奉何腾蛟之命由广西北上击败反正来
归的陈友龙部后,在永历朝廷中备受指责。次年(1649)何腾蛟被清军俘杀,
他举目无亲,率部北上夔东,同刘体纯、袁宗第,以及王光兴、贺珍等部会
合,主要活动于湖北房县、均县一带。
下面着重谈谈南明史上著名的“忠贞营”。“忠贞营”的主体是李过、
高一功等率领由陕北南下的西路大顺军,1645 年在荆州草坪地区同南明巡抚
堵胤锡达成联合抗清协议,由堵胤锡上疏隆武帝,赐名“忠贞营”。这支军
队保持大顺军的传统似乎比较郝永忠等部要多一点,李自成的妻子高氏自荆
州合营后一直随忠贞营行动,该营主将李过是自成的侄儿,高一功是高氏的
兄弟,营中称自成为“先帝”,称高氏为“太后”,仿佛另成体系,但实际
上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领导核心。从现存文献资料来分析,作为大顺朝皇
后的高氏,其性格是比较温顺软弱的,她从未利用自己原来的地位为李自成
确立一位继承人。这势必导致两个引人注意的现象,其一是原大顺军并不能
都归入忠贞营建制;其二是忠贞营内部没有形成名实相符的领导人,李过(李
赤心)曾被视为忠贞营的首领,但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他更像一位盟
主,而不是一位能发号施令的领袖。这表现在李过在大顺政权中受封毫侯,
隆武时期封为兴国侯,永历时期他沿用兴国侯,而忠贞营内刘国昌仍用大顺
政权所封淮侯,刘世俊沿用大顺政权所封岳侯,永历二年十一月李赤心的塘
报一再用“本爵同各爵”会议字样①。这些迹象表明原大顺军缺乏一个坚强的
领导核心,在抗清斗争中更多地依附于南明重臣,以致未能相对独立地开创
局面。永历三年冬,忠贞营到达广西南宁、横州一带,大将有李过、高一功、
党守素、马重禧(改名马腾云)、张能、田虎、刘国昌、刘世俊等。不久,
李过、张能、田虎等先后病死,高一功成了忠贞营的主要领导人。当时,忠
贞营的处境相当艰难,在广西永历朝廷统治区内,他们既遭到留守桂林大学
士瞿式耜的歧视,又遭到镇守南宁、庆远一带的庆国公陈邦傅的猜忌。只是
由于忠贞营兵力还比较强大,南明广西当局才对他们无可奈何。1650 年,清
孔有德、尚可喜、耿继茂三藩兵进攻广东和湘桂时,高一功和党守素曾率领
精锐五千兵马到行在朝见永历帝,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是改变勋镇割据的
局面,财政收入和官员任命都应该由朝廷统一安排,以便集中有限的财力、
兵力救亡图存;一是以忠贞营为主力东救广州。他们的主张得到一部分比较
正直的永历朝臣支持,然而,南明诸帝大抵都是托身于军阀,连掌握了部分
兵权的大臣如何腾蛟、瞿式耜也沾染“勋镇习气”,一味拥兵据地自重,以
邻为壑,从来没有全局打算。尽管当时形势已经相当危急,无论是“东勋”
(李成栋养子李元胤及杜永和等)还是“西勋”(庆国公陈邦傅以及瞿式耜
节制的将领)都惟恐忠贞营地位上升,使自己失去原有的权势,于是想尽办
法加以反对和破坏。
南明史籍中叙述到淮侯刘国昌、岳侯刘世俊领兵会同李元胤、马宝、陈
邦傅等东救广州一事均含糊其词,常见的说法是永历三年十一月“忠贞营刘
国昌复下梧州,走怀集、阳山。因李赤心等各占地方,国昌无善地。堵胤锡
出楚,欲随之”。“总督天下兵马大学士堵胤锡病,卒浔州。胤锡往督忠贞
出楚,不从,大拂其意,拟即下梧州,调楚粤各勋。至浔抱病,乃李赤心又
以刘国昌之下为胤锡使,遂不赴”①。或云:“是时,李元胤守肇。忠贞裨将
淮侯刘国昌与高、李相失,溃入肇界。元胤堵御之,受约束,乃去,肇赖以
全。”②特别使人疑窦丛生的是说刘国昌引部进至广东三水、四会时突然被宣
布为谋“反”,遭到援东诸将李元胤、马宝、陈邦傅等部的合击。鲁可藻记:
庚寅(1650,永历四年,顺治七年)六月,“刘国昌反。自肇庆夜半开舟,
执峡口守将斫其右手足,走攻四会,围四阅月。总兵叶标固守以待,各勋兵
到,会赖以全。”又说:“国昌钞掳不必言,拿人辄斫手,剐眼,割鼻。会
罗承耀出,马吉翔约共图之。国昌觉,遂反。后虏陷东省,国昌仍驻阳山山
间,时出掳掠境上。”①只要认真研究一下这类记载,不难发现其中矛盾百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