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237)

  比如说刘国昌应堵胤锡之调是因为其所部“无善地”、“与高、李相失”,

  其实当时忠贞营诸将都是寄居他人篱下,高、李等部又何尝有“善地”②?高

  一功面见永历帝时“请身为诸将倡:以兵归兵部,赋归户部,简汰疲弱,分

  泛战守,较勘功罪,则事尚可为;如因仍离折,兵虽众,将虽尊,皇上求一

  ① 见《瞿式耜集》卷一《恢复大捷疏》。

  ①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

  ② 钱秉镫《所知录》卷四。沈佳《存信编》卷三记:“九月,胤锡期赤心等不至,造其营诘之,赤心等丧

  败之余无意北出,请高、雷二郡以休息士马,胤锡不可,遂拔营西去,散居南宁、宾、梧之间。胤锡恚恨,

  病作;别部刘世俊请自劾(效),胤锡喜,自至浔州迎之。未几,病剧。”

  ① 《岭表纪年》卷四。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三记:“赤心等散处横州、永淳、南宁、宾州间,土司等不与相安,日有攻击。”

  卒之用亦不可得,有主臣皆陷而已”③。可见,忠贞营主要将领对广西勋镇的

  据地自雄深恶痛绝。其次,刘国昌、刘世俊的领兵东出,正是在高一功、党

  守素到梧州朝见永历帝的时候,据某些史料记载岳侯刘世俊即病死于梧州④。

  鲁可藻记:永历四年(1650)五月,“忠贞营高必正、党守素奉召援东,见

  朝。久之,复还南宁。”六月,“加高必正、党守素总统御营兵马,各佩大

  将军印,援东”。⑤王夫之也记载,五月“高必正、党守素(自南宁至梧州)

  入见。..谕高必正、党守素援广东。必正请括兵马归兵部,钱粮归户部,

  铨选归吏部;进止一听朝廷,诸帅不得以便宜专行,奉上亲征。廷议不能从。

  必正、守素归南宁”①。高必正、党守素领兵到达梧州时,永历廷臣“郊迎三

  十里”,永历帝表面上也言听计从,所谓“谕高必正、党守素援广东”,显

  然是高、党二人的主动建议,下文说“必正请..奉上亲征”在逻辑上才能

  衔接起来。依据这一判断,刘国昌的率兵由梧州入广东当系高一功等派出的

  先遣部队。然而,六月间即传来了救援广州诸将报告“刘国昌反”的消息。

  七月,“高必正、党守素拔营回南宁”②。很明显,这是广东、广西勋镇为防

  止忠贞营入粤策划的阴谋。当时,尚可喜、耿继茂带领的清军进攻广州并不

  顺利,永历朝廷由广西和广东肇庆派出的各路援军兵力相当雄厚,如果能齐

  心合力会同广州城内的杜永和部内外合击,战胜的把握很大。可是,南明军

  阀内部矛盾重重,所谓“东勋”李元胤与杜永和等人之间争权夺利,他们与

  “西勋”陈邦傅等人又勾心斗角,只有在打击和排挤原大顺军上才能携手合

  作。南明官员说“刘国昌反”,却始终拿不出证据,既没有列出刘国昌反对

  永历朝廷的任何罪状,又不能不承认刘国昌部在遭到暗算后仍然在广东阳

  山、英德一带抗清。究其实质,不过是种预谋,先以朝廷名义调忠贞营东援,

  粮饷却一毫不与,待到忠贞营军队就地筹饷时立即以“劫掠”为名大做文章,

  聚而歼之。正因为其中黑幕重重,当事人的记载总是吞吞吐吐,欲语还休。

  例如钱秉镫当时正在永历朝廷中任职,赋诗云:“端州兵不下,返旆御淮侯

  (自注:忠贞营裨将刘国昌兵散入端州各属)。莫问粤东急,须防内地忧。

  督师真失策,酿祸至今留。受诏虚糜饷,何时厌尔求?(自注:初,督师宜

  兴堵公招此兵出,至今为患)”①钱秉镫是个门户观念比较重的人,他明知集

  中于肇庆(端州)的明军不顾广州危急,返旆打内战的实情,却别有用心地

  把参与援救广州的刘国昌部说成督师堵胤锡招来的祸水。沈佳《存信编》记:

  “郧国公高必正将兵二万自楚至行在赴援,人马器甲壮甚,西北百战之余也。

  必正自请击敌。或言请敕必正出怀集、四会,度清远,以断清人后。廷议以

  永和故不敢用,处之浔、横之间。尝有敕至必正营,必正出迎十里外,步导

  至营,行礼甚恭,谓敕使曰:‘仆起草野,受国厚恩,欲率众自效,而朝廷

  不使处于内地,兵之所居,岂得无扰,外忌压境之仇,内残所恃之地,殊非

  计也。’敕使言之时宰,朱天麟、李用楫颇然之,众莫有听者。”②由此可见,

  ③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十三《高李列传》。

  ④ 《东明闻见录》。

  ⑤ 《岭表纪年》卷四。

  ①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一《大行皇帝纪》。

  ② 《岭表纪年》卷四。

  ① 钱秉镫《藏心阁诗存》卷十二《行朝集·端州杂诗》。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三。

  忠贞营将领一直以抗清复明为己任,主动请缨,永历朝廷却视之为异己力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