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受责,心怀二意,就同“痛兄苏茂被戮”的后冲镇副将苏明密谋降清①。1656
年(顺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夜间,黄梧、苏明带领部下官八十余员,兵
丁一千七百余名叛变,把海澄县献给清方②。驻守海澄县五都土城的副将林明
火速报告郑成功,成功大惊,派大将甘辉统诸将驾快哨船连夜开赴海澄,天
亮时清兵已入城据守,甘辉等无可奈何,只能掩护林明部把土城内军械粮食
搬运下船,返回厦门。海澄之失,对郑成功是一个重大打击,他叹息道:“吾
意海澄城为关中、河内,故诸凡尽积之。岂料黄梧、王元士(知县)如此悖
负,后将何如用人也!”③。清廷得报黄梧、苏明以海澄县来归,欣喜不已,
于八月十七日决定封黄梧为海澄公(这本是清郑和谈时准备授予郑成功的爵
位)④,授苏明为都督佥事,不久加衔为右都督①。黄梧叛明投清,受封公爵,
大有平步青云之感。可是好景不常,他不久就发现这是清廷玩弄的政治权术。
1657 年(顺治十四年),黄梧部下的兵丁被清朝浙江福建总督李率泰调走②,
② 见《先王实录》、《海上见闻录》(定本)。《台湾外纪》作罚黄梧赔偿盔甲五百副。苏茂被杀的具体
日期在五月,其弟苏明降清后揭帖中说:“顺治十三年五月内,兄茂以疑被戮。”(见《明清史料》丁编,
第二本,第一八二页。)
③ 祭文全文见《台湾外纪》卷四。
① 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第四一四页。
② 顺治十三年七月初六日福建巡抚宜永贵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二十八册,A28—24 号,同件又见《明
清史料》甲编,第四本,第四○○页。
③ 杨英《先王实录》第一三六页。
④ 顺治十三年九月初四日兵部揭帖,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二本,第一五九页。按,此件中云黄梧“杀
其同守伪官华东”,华东当指华栋(即郭遂第),但查有关诸书,华栋虽曾奉命同黄梧守海澄,此后仍在
郑军中。又,此件提及与黄梧大致同时降清的还有总兵林兴洙,林兴洙当即林兴珠,此人在康熙前期平定
三藩之乱和雅克萨战役中击败沙俄侵略军起过重要作用。清廷“封黄梧为海澄公敕谕稿”见同书,第一六
○页。
①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四日都督佥事苏明揭帖,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第四一四页。
② 《海上见闻录》(定本)记:1657 年九月,“永春义师林忠袭破永福县。清部院李率泰发兵救援,檄海
澄公黄梧,未至,疑之,尽拨其辖下官兵分入八旗。黄梧大悔。”杨英《先王实录》亦载此事,并云:“黄
无权倒也罢了,可气的是位高而金不多。1659 年(顺治十六年)他不得不向
清廷诉苦,说自己投顺“已逾两载,而常禄未沾。前岁蒙大将军世子王月命
有司暂给爵俸银三十两,而禄米概未有及”,他全家二百余口,不够吃饭,
遑论其他③。
这年(1656)八月二十二日,清宁海大将军宜尔德、提督田雄指挥满汉
兵再次进攻舟山。明将阮骏等率领舟师迎战。到二十六日,清军全力来攻;
阮骏伤重而死,总制陈六御、总兵张洪德、张晋爵、李廷选、阮凯、姜英等
阵亡,残余明军乘船逃往外洋。次日,清军在舟山登陆,占领了这个群岛①。
由于当时清朝水战兵力和经验都还不足,为了避免1651 年攻占舟山留军戍守
结果被郑成功大批海师包围,守将孤立无援,被迫投降的情况再度发生,又
为了防止明军重来以舟山为基地,清方文武官员商议后决定把该岛城郭房屋
全部拆毁,居民统统赶回大陆。时任浙江巡按的王元曦在奏疏中说:“查舟
山经岁之入钱粮不过四千四百余两,粮米不过七百九十余石,悉其所供仅亦
锱铢,量其所费,当得钜万。..更有虑者,舟山民物渐集之后,贼以釜底
游魂保无窥伺?是有舟山而有居有食,反起贼垂涎之心;无舟山而无居无食,
反制贼必死之命。臣区区之愚,窃以舟山原系海外之地,或应暂置海外,无
烦议兵增守,以示朝廷不勤远略之意。至于百姓,料亦无多,或于班师之日
听其择便,愿为兵者编入卒伍,使之随行报效;愿归业者安插宁波一带,使
之耕凿得所。”②这一建议得到清廷批准,后来浙江巡抚佟国器在奏疏中谈到:
“顺治十三年十一月间议弃舟山,业经奉文遵行讫。..惟是弃舟山之时,
毁城迁民,焚毁房屋,当日虑为贼资,是以惟恐不尽。职查舟山旧城周围五
里,仅存泥基,砖石抛弃海中。”①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张煌言领军
北伐,再次来到舟山,建造草蓬作为屯军临时处所。直到顺治十六年十二月,
郑成功因为厦门吃紧,三次发出令箭调回舟山驻军,马信、陈辉部明军才在
顺治十七年正月初八日放火烧毁草蓬,乘坐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南下金、厦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