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者,乃贼之狡谋矣。贼意如破祟明,恐江东郡邑皆以崇明为诫,披甲登城
矣。且赋既至京口,何不攻镇江?既渡瓜、仪,何不进扬州?..今贼登上
金山横持斧钺作赋,以假仁假义蛊惑人心。贼势全可拔崇明,犯镇江,劫扬
州,然贼并不破城分封,与我死战。..贼自海入江,皆张扬虚名。上起湖
南,下至闽广,贼必暗中串通。”③同年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在破获了平一统
(永历朝廷授讨虏前将军职)、阚名世(永历朝廷授威远将军职)等人潜伏
内地的复明志士后向清廷报告:“该臣□(看)得,海□(寇)跳梁,逼入
内地,若非内有奸徒暗通□(线)索,何敢狂逞至此?”①可见,清朝当局也
多少察觉到复明势力有东西联络、同时并举的战略意图。
事实上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确是由内地反清复明人士联络东西,会师
长江,恢复大江南北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密谋的有原弘光朝礼部尚书
钱谦益、鲁监国所封仁武伯姚志卓、鲁监国政权都察院左都御史加督师大学
士衔李之椿、兵部侍郎张仲符、明宗室朱周..、原兵部职方司主事贺王盛、
生员睦本等一大批复明志士。这些人在清统治区内秘密从事复明活动,风险
极大。事败之后他们首先销毁证据,有的不幸被捕在审讯时也竭力避免供出
细节,牵连同志;迹象还表明仕清的部分汉族官员因各种关系而暗中加以包
庇。在这种史料不足征的情况下,只能钩稽材料尽量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
首先应注意,内地抗清人士的密谋活动由来已久,这里仅就同张名振、张煌
言发动长江之役的关系作一点勾画。在西南永历朝廷和东南海上水师之间搭
桥的主要策划人是钱谦益和姚志卓。钱谦益的生平事迹已有许多史家论述,
姑不赘言。姚志卓,浙江钱塘人,曾组织义军在浙东参加鲁监国的抗清活动,
先后转战于天目山区和江西广信府境,受封为仁武伯。他的父亲姚之朔也曾
参加义举,兵败后由江西进入广西永历朝廷管辖区,同大学士方以智等人交
① 张煌言《北征录》,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第一九二页。郑达《野史无文》卷十三,此句作“此
后三入长江,登金山,掠瓜、仪而归,因师旅单弱,讫鲜成绩”。
② 顺治十二年三月江南总督马国柱揭帖,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第一二三页。
③ 顺治十一年六月初四日兵部尚书噶达洪等题本,见《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第三十四—三十六页。
① 《明清史料》丁编,第二本,第一一九页,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题本残件。
往颇多,1649 年(顺治六年)七月病卒于广西平乐①。姚志卓兵败后潜伏于
清统治区,曾经不避艰险到过广西、贵州,同永历朝廷建立联系。1652 年(顺
治九年,永历六年)冬天,钱谦益“迎姚志卓、朱全古祀神于其家,定入黔
请命之举”。次年七月,“姚志卓入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行营(即孙可
望行营),上疏安隆(即安龙,永历帝驻地)。召见,慰劳赐宴,遣志卓东
还,招集义兵海上。冢宰范鑛以朱全古万里赴义,题授仪制司主事”②。同姚
志卓一道赴黔的有原兵部职方司主事贺王盛派遣的生员眭本。贺王盛的座师
雷跃龙当时正担任孙可望行营的大学士;眭本的父亲眭明永在顺治二年松江
抗清斗争中被杀③,贺王盛凭借这种关系让眭本以“往云贵请讨伊父恤典”为
名,建立同永历朝廷的直接联系。三月间上道,行至湖南湘潭眭本患病不能
前进,姚志卓惟恐耽误大事,自行前往贵州。十一月带回永历三年敕书、孙
可望劄付、檄文、大学士雷跃龙五封回信和孙可望任命贺王盛为兵部侍郎的
敕谕一道。姚志卓把上述文件交给贺王盛,贺王盛又“潜通海寇”,“有茅
山道士张充甫系海贼张名振的总线索”④。这里说的“茅山道士张充甫”实际
上是明鲁监国政权的兵部侍郎,他的名字除张充甫外文献中还有张冲甫①、张
冲符、张仲符②、张中符③等不同写法,有关他的事迹还需要进一步查考④。姚
志卓自己又同钱谦益商议出资募军。钱谦益和夫人柳如是慷慨解囊,这就是
钱氏诗中注语所说:“姚神武有先装五百罗汉之议,内子尽橐以资之,始成
一军。”⑤史籍记载张名振、张煌言入长江时,“平原将军姚志倬、诚意伯刘
孔昭偕其子永锡以众来依,号召旧旅,破京口,截长江,驻营崇明”⑥。姚志
卓率领来会的“众”当即钱氏夫妇出资募集的兵士。钱谦益同刘孔昭在弘光
朝廷中共事,到长江战役时仍有联系。《有学集》卷五中所收《郁离公五十
① 方以智《浮山文集》前编,卷八《岭外稿》卷中《姚吴二君墓志铭》、《祭姚默先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