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久经战乱之后,地方残破,“大敌在前,小寇在野。满兵络绎,加送迎
之烦。而招徕一二难民亦复鼠窜。百姓不来,有司欲去”。经略驻节的长沙
“满城极目萧条”③,宝庆(今邵阳市)“城内城外无民无房,并蔬菜买卖俱
无”④。凭借这样一个烂摊子要同明军相周旋,确实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
洪承畴一面竭蹶从事,努力组织绿营等汉兵固守地方,一面请求朝廷另遣满
军助战,督促清廷命靖南王耿继茂迅速移镇广西梧州,实际意图是把攻取广
西、牵制李定国部明军的责任推给广东当局。①
清廷收到洪承畴的奏疏以后,也知道单靠洪承畴节制的汉族兵马难以同
明军一竞高低,就在1653 年(顺治十年)十二月任命固山额真陈泰为宁南靖
寇大将军同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护军统领苏克萨哈等带领满洲八旗兵前
往湖北、湖南镇守。敕谕中说:“尔等公同经略辅臣洪承畴悉心商确,择湖
南、湖北扼要之处驻劄,其用兵机宜,悉同经略议行。..”②这里有两点值
得注意:一是陈泰被任命为宁南靖寇大将军虽在1653 年底,他统兵南下却是
相当晚的,大约是在屯齐部清军1654 年回京之后方才起行,到1655 年(顺
治十二年)春夏之际陈泰派出的先遣八旗兵固山额真济席哈(季什哈)和蓝
拜的军队才进入湖南,他本人带领的军队行至湖北监利县境因江水泛滥,河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九。
① 丁大任《入长沙记》,丁当时在偏沅巡抚袁廓宇幕中任职。
② 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中说:“四月初旬,官兵方到各县,正在安插问,即值贝勒大
兵班师。”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一四六—一四八页。
③ 丁大任《入长沙记》。
④ 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一四八页。
① 《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一五○页,经略洪承畴顺治十一年七月初二日揭帖。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九。
堤冲决,无法前进③,直到病死军中也未能参加战斗。二是清廷给他的敕谕措
辞上颇有讲究,只命他“镇守”和“驻劄”湖北、湖南的扼要地方,而没有
“进取”、“剿灭”字样,这充分反映了清廷统治者自知己兵有限,南明军
势尚强,再也不敢孤注一掷了。清方在周家铺战役险胜之后,满、汉大员屯
齐和洪承畴等人满足于株守湖南腹地,避免同近在咫尺的明军决战。明军方
面也同样偃旗息鼓,毫无作为。孙可望在宝庆失利后自知斩将搴旗非己所长,
决定重新起用抚南王刘文秀。可是,刘文秀自从保宁战败被剥夺兵权后,日
趋消极。据史书记载,他废居昆明时“益循循,谨训子(刘震)读书为儒者
风,欲入鸡足山学道”①。1654 年初在孙可望坚持下他出任“大招讨”,由
于上面已述的原因,他未能及时领兵出征。直到1655 年(永历九年,顺治十
二年)春,刘文秀才率领大将卢明臣(或作卢名臣)、冯双礼等部马、步兵
丁六万、象四十余只,踏上了东攻湖广的征途。四月,刘文秀部集结于湖南
辰州(府治在沅陵),计划先攻占常德,切断洞庭湖西面湖北、湖南的通道,
然后收复长沙、衡阳、岳州,得手后再北攻武昌②。
按照刘文秀的部署,明军进攻常德采取水陆并进的方针。他派卢明臣率
领一支军队乘船由沅江前进,自己率军由陆路进发。当时,正值涨水季节,
卢明臣的军队乘坐一百多艘船只顺江而下,四月十七日即攻克桃源县,活捉
清朝知县李瑢。③可是,刘文秀亲自带领的主力却因为连日下雨,溪水猛涨,
道路泥泞,行进非常困难,“马步兵滞留数十日”,根本无法同卢明臣所统
水路军队配合作战。
清朝五省经略洪承畴和宁南靖寇大将军陈泰得到刘文秀大军入湘的消息
后,迅速作出对策,除了从衡州等地抽调军队回守省会长沙外,五月初十日,
调遣荆州满洲八旗兵赶赴常德,加强防御力量①。五月二十三日夜,卢明臣部
进至常德城下,遭到优势清军伏击,由于得不到陆路明军的支援,激战到次
③ 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经略洪承畴揭帖,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二六六页。《清世祖实录》
卷九十三记顺治十二年八月“革澧州道张国士职,以大军将往荆州,推诿路险难行,不加修葺,贻误军机
也”,可资旁证。
① 沈佳《存信编》卷四。
② 康熙二十四年《桃源县志》卷一《兵燹》记:“乙未十二年,春二月,寇复东下,知县李瑢被执去。劄
营邑之邹市、李家洲等处,寻旋兵。夏五月,寇大举,水陆俱下,步马十余万,象四十余只,列营燕子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