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连雨溪涨,马、步兵滞留数十日,以水师前锋败死,宵遁。”《清世祖实录》卷九十二,顺治十二
年六月宁南靖寇大将军陈泰疏报,刘文秀、卢明臣、冯双礼所统兵马为六万,船千余艘。《清史列传》卷
四《陈泰传》也说刘文秀、卢明臣、冯双礼“帅师六万、楼舮千余,分兵犯岳州、武昌,而文秀以精兵攻
常德”。
③ 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日经略洪承畴“为察报桃源失事情形”揭帖,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
二五八—二六四页。
① 经略大学士洪承畴揭帖残件(顺治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到)云:“常德府于四月十七日果有贼警,二十三
日报到衡州。五月初十日职闻荆州已发大兵赴常德援剿。”(《明清史料》甲编,第四本,第三六一页)。
《清史列传》卷六《苏克萨哈传》说:“十二年,贼帅刘文秀遣伪将卢明臣、冯双礼等分兵犯岳州、武昌,
苏克萨哈(时为镶白旗护军统领)伏兵邀击,大败贼众。明臣等复遣贼纵舰拒战,又击败之。文秀引兵寇
常德,战舰千余蔽江而下,苏克萨哈指挥军士,奋勇截击,明臣等悉众抗御,我军协力扑剿,六战皆捷,
纵火焚其船,斩获无算。明臣赴水死,双礼被刨遁,降其伪副将四十余人,文秀走贵州。”
日,卢明臣中箭落水牺牲,水路明军几乎全军覆没。②清军乘胜加强了面对辰
州的防务。刘文秀水、陆两路夹攻的计划既告失败,卢明臣的阵亡又严重影
响了士气,他随即放弃了攻取常德的计划,带领军队退回贵州。孙可望对刘
文秀的举措深表不满,又一次解除他的兵权,让他返回云南昆明闲住。
刘文秀出师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出任大招讨就很勉强,缺
乏克敌致胜的信心,水师失利之后,他自己统率的主力并没有同清方对阵即
自行撤返。上文说过,陈泰本人带领的清军因道路被洪水淹没受阻于湖北监
利县境,此后不久陈泰就病死于军中。刘文秀在前锋失利、主力完整的情况
下本来还可以寻找战机,他的不战而返,说明他无意于此。其次,在战术上
刘文秀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天时、地利。水、陆并举的方针固然正确,但是在
夏汛到来之际应该率陆路兵马提前行动,然后才出动水师,由于他安排不当,
致使水师孤军深入,陷于呼应不灵的绝境。
孙可望任命刘文秀为大招讨,本意是让他在1654 年(顺治十一年,永历
八年)率军由湘出长江,同张名振等会师,夺取江南。当时屯齐部清军北撤,
陈泰部清军尚未南下,正是一举击破清经略洪承畴拼凑的汉军、进取江南的
大好时机。由于孙可望的图谋篡位,刘文秀只好按兵不动,导致东、西会师
的计划全盘搁浅。在几经拖延之后,刘文秀才在1655 年五月部署了进攻常德
之役。这是原大西军联明抗清以来,最后一次主动出击的军事行动。刘文秀
无功而返,随之而来的是围绕拥戴和取代永历帝的内部倾轧,南明朝廷已经
无力东顾了。清方在陈泰病死后,于1655 年(顺治十二年)八月任命固山额
真阿尔津接替宁南靖寇大将军职务①。阿尔津同洪承畴统率的满、汉官兵在军
事上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基本上仍是在湖南西部同明军相持。1656 年(顺
治十三年)三月十七日,洪承畴在奏疏中承认自己奉经略之命“将及三年,
犬马之劳不辞,而尺寸之土未恢”②。这种局面直到南明内讧,孙可望叛变投
降清朝才改观。
② 《清世祖实录》卷九十二记,大将军陈泰这年六月奏疏中说:“明臣赴水死。”《清史列传》卷四《陈
泰传》记常德战役清军先后在常德城下,沅江中,德山下击败明军,接着在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又败明
军,卢明臣即在此地“赴水死,(冯)双礼被创遁”。龙阳靠洞庭湖西,参考清方奏报,刘文秀的战略意
图很可能是遣卢明臣、冯双礼率舟师由沅江入洞庭湖,东攻岳州。沈佳《存信编》卷五记,永历九年五月
二十三日丙午,“刘文秀、马进忠与武大定等攻常德,不克。..七月癸未朔,孙可望命刘文秀、冯双礼、
杨国栋、莫宗文、卢明臣等领兵由辰州袭取常德,水陆并进。明臣战舡夜至常德城下,清将杨□(当为杨
遇明)伏兵暗击之,明臣中箭堕水死,水师遂败,陆兵走回”。误将常德战役写成五月、七月两次。
① 《清世祖实录》卷九十三。
② 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第一五六页。
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
和孙可望的降清
第一节 孙可望的跋扈自雄和阴谋篡位
孙可望自从把永历帝迁到安龙以后,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他掌握。所谓
永历朝廷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空架子,仅靠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
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在贵阳裁决,然后在形式上通知永历帝认可,日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