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事,未见详细记载,但《明清档案》第三十二册,A32—130 号为顺治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义王孙可望
揭帖残件,其可见部分为本月十八日“仰恳皇恩一疏,冒陈天听,缘本藩备沐深恩,渥养如子,..故一
时昏昧,未及熟思。自入告之后,本藩即清夜思维,惶悚无地,自觉细琐之事,□□妄■天聪。今以小故
而擅干上听,冒昧之罪,自知难逭。..”此必为孙可望上疏“借钱”后即遭物议,自请宽宥而上。
② 顺治十六年二月十二日“义王孙可望揭帖”,原件藏第一档案馆。
③ 参见谈迁《北游录》,纪闻,《营债》条。顺治五年十一月清廷明谕:“势豪举放私债,重利剥民,实
属违禁。以后止许照律每两三分行利,即至十年不过照本算利。有例外多索者,依律治罪。”见《清世祖
实录》卷四十一。可知放债取利是有律可循的。
① 《义王孙可望密奏本》,见《明清史料》丙编,第十册,第九六七页。
明永历皇帝虽然已经逃入缅甸,西南大势已定,但以李定国为首的明军残部
仍在边境地区坚持斗争。清廷认为把孙可望虚有其名的义王封号撤掉并不策
略,因此,顺治皇帝特地发布了一件措辞大有讲究的圣旨:“王自南方孑身
投诚,朕心嘉尚,特锡王封。乃举国臣工,意怀轻忽,容或有之。王以孤踪
疑畏,控辞册印,理亦宜然。但封爵出自朕裁,孰敢陵侮?虽系孤踪,不必
疑畏,册印著仍只受。”②
就在这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孙可望死了。官方的说法是病死,真相如何
颇有疑义。清初史家就说孙可望是“随出猎被射死”①;或者说“封为义王,
寻被酖”②。康熙八年清廷派刑部尚书明珠等前往福建,会同靖南王耿继茂、
总督祖泽沛合议招抚据守台湾的郑经。郑经回信中不无讽刺地说:“贵朝宽
仁无比,远者不问,以所闻见之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竭诚贵朝者,今
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③可见,孙可望之死并非善终在当时一定流
传得很广。
孙可望死后,清廷赐谥恪顺,“祭葬加隆”④;同时命其子孙征淇袭封义
王。几个月后孙征淇病死,弟征淳承袭。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等领
兵进入缅甸,永历帝被俘回昆明缢杀。次年康熙改元,李定国也病殁于边境。
孙可望家族已经没有多大利用价值了,清廷的“恩典”也就逐步降格。康熙
七年(1666)朝廷下令将义王孙征淳的年俸由五千两减为三千两。十一年,
孙征淳病死,其弟征灏请求袭封。御史孟熊飞上疏说孙可望“前有重大之罪,
后无纤微之劳。我国家格外殊恩,授以义王显爵,及伊身死,已袭替二次。..
请将孙可望王爵停其袭替,或减等降封”。经议政王、大臣会议,降封为慕
义公①。孙征灏死后,其子宏相再降袭一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六年(1771)
六月,清廷终于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②从此,孙
可望家族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最后的痕迹③。
① 《行在阳秋》卷下。王源鲁《小腆纪叙》卷下《孙李构难》亦记:“可望既封为义王,后从出猎,毙于
流矢。”
② 林时对《荷牐丛谈》卷四《端溪滇桂十六载纪元延统》。按,林氏记“可望亦降于三桂”有误。
③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十五。
④ 按,《清圣祖实录》卷二记顺治十八年五月庚午(二十二日)“赐故义王孙可望谥恪顺。”据是年四月
十九日所立之“谥恪顺义王碑文”可知实录系时有误。
① 《清圣祖实录》卷三十九。
② 《清高宗实录》卷八八六,参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九《孙可望传》。
③ 孙可望,陕西延长县人。顺治十二年八月《经略洪承畴密揭帖》中报告因擒获了孙可望派往延长家乡探
望亲人的使者,清陕西四川总督金砺接兵部咨文后立即派遣员役赴延长县将孙可望亲友十六名口解赴西
安、北京,意在相机招抚或挟制孙可望。乾隆二十七年《延长县志》卷九《宦绩》记孙可望为该县“李城
里人”;同书卷八《封荫》记载了孙可望的父亲孙选“以子义王贵,迫封义王”;子孙征淇、征淳袭封义
王等。由于孙可望降清封王,《清史列传》和《清史稿》依据档案记载他是延长人,本不误。林毓辉为《清
代人物传稿》撰《孙可望传》却轻信不可靠的野史记载,说他是“陕西米脂人”(见中华书局1986 年版,
上编,第三卷,第三四六页),疏于考证。
第六节 孙可望叛降后的永历政局
孙可望的叛变,是南明政权内部又一次大动荡。孙可望投降清朝固然对
永历朝廷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交水之战和随后的扫除亲孙势力,以大
西军为主体的云、贵、川和湖广、广西的南明军队并没有多大损失。平定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