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三桂带领的军队当时正推进至遵义(明代遵义属四川省,清朝划归贵
州),他惟恐后路被截断,粮饷不继,率领主力赶回重庆防守②。川东明军由
于兵力不足,被吴三桂军击败③。十月,吴三桂部继续南下贵州。十一月,川
东明军再次西攻重庆。这次战役事先作了通盘的安排:由太监潘应龙联络三
谭和“十三家”(指原大顺军余部)的水师乘船进发;督师阁部文安之亲自
统领刘体纯、袁宗第、塔天宝、党守素、贺珍、马腾云等全营主力沿长江两
岸陆路前进④。十二月初二日,谭文和镇北将军牟胜所部七千人乘船一百五十
八艘先行到达重庆城下,分三股进攻该城:一路攻朝天门,一路攻临江门、
千厮门,一路攻南纪门、储奇门、金子门。清重夔镇总兵程廷俊、建昌镇总
兵王明德据城顽抗。战至十二月十三日,谭诣率领所部和“十三家流贼伪总
兵”袁尽孝部水师六七千人乘船一百三十艘赶到重庆城下①。清四川巡抚高民
瞻见明军势大,吓得弃城而逃②。十五日,双方仍在激战之中,明军突然发生
内变,谭诣把谭文刺杀,率部降清,导致战役全局逆转。据清方文书记载,
内变的原因是“谭诣久有归顺之心,苦为文所胁制,故行止不得自由”③。谭
文从十二月初二日进攻重庆起,同清军激战了十二天,谭诣才率部前来,到
达重庆城下后又不肯出头厮杀。谭文、牟胜见他形迹可疑,进行诘问。谭诣
心中有鬼,即于十五日晚抢先下手刺杀谭文,随即派总兵冯景明到临江门下
喊话,进城向清朝官员联系投降事宜。当时,重庆城里的清军不多,求救的
① 顺治十六年八月向化侯谭诣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三十四册,A34—123 号。
②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③ 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日四川总督李国英揭帖,见《明清史料》丙编,第十本。《清世祖实录》卷一二○
记,顺治十五年八月丙寅朔丙子日“平西王吴三桂奏报:贼寇薄重庆城,我军炮击贼船,伤死甚多,贼众
败遁”。
④ 上引顺治十六年八月向化侯谭诣揭帖。揭帖中没有提到郝永忠、李来亨、王光兴等部,估计是让他们留
守夔东基地,以防止湖广清军乘虚来袭。
① 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日陕西四川总督李国英为“渝围已解,谨汇报情形,仰祈睿鉴事”揭帖,见《明清
史料》丙编,第十本,第九五八一九六一页。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一三一记载,四川巡抚“高民瞻在重庆时,会夔门诸逆狂逞犯城,竟弃城逃遁,赖大
兵救援始解”。同书卷一三八又记:“民瞻在重庆,值夔门诸逆犯城,民瞻弃城逃遁。”顺治十七年七月
查实,得旨革职。
③ 上引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日李国英揭帖。又,谭诣自称他在顺治七年、九年、十五年先后三次暗中派人
向清方接洽投降。文安之部署水陆大举进攻重庆后,他又到万县同谭弘密商归附清朝,并派使者赴保宁通
报军情,见上引顺治十六年八月谭诣揭帖。
“羽书迭告”。清陕西四川总督李国英在十二月初九日接到重庆危急的报告,
十一月从保宁领援军起程,直到重庆解围,援军还只行至合川。正是在川东
明军源源到达,而增援清军尚在途中时,重庆已危如累卵,忽然得到这一意
外消息,有如喜从天降。清军守将重赏来使后,马上派人随同前往谭诣营中
验视,证实谭文果然被杀。立即同谭诣约定乘其他明军尚未得知真相之机,
于次日“协力剿杀”。十六日,清军出城迎战,谭诣也率部突然反戈相向,
谭文的部众和袁尽孝所统水师措手不及,“翻船落水者,不知其数”①。明军
水师大败顺流东撤,清军追到铜锣峡口才收兵回渝。十七日,谭弘在谭诣引
导下向清军投降。顺治十六年闰三月,清廷封谭诣为向化侯、谭弘为慕义侯②。
由陆路进发的明军行至丰都县时,传来了水师发生重大变故的消息,文
安之等人知道攻克重庆的目标已经难于实现,被迫回师东撤③。
这样,不仅永历帝和李定国指望夔东明军反攻重庆借以拖住由川入黔清
军后腿的计划化作泡影,而且忠州、万县地区也沦入清方之手。双方的距离
更加遥远,呼应不灵,完全谈不上配合作战了。
夔东明军进攻重庆之役虽由于谭诣、谭弘叛变致败,然而这一战役本身
就说明夔东十三家大多数将领是坚决抗清的,也是顾全大局的。以原大顺军
为主体的这支重要的抗清武装在南明朝廷内几乎一直遭到歧视和排挤,早在
隆武时期何腾蛟、章旷等人控制着湖南全境时,就在驻地粮饷上对其多方进
行刁难,后来在永历朝廷内又受到瞿式耜、陈邦傅、李元胤等人的倾轧。孙
可望掌权时,也从来没有对其提供后勤支援,把这支能征惯战的军队放在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