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位置上。只有堵胤锡和刘文秀胸怀全局,主张重用十三家共图复明大业,
但是他们自己就不得志,空言无补。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李定国受马吉翔
等人挑唆,没有采纳刘文秀遗表中的建议由滇入川,在战略上是失策的。作
为永历朝廷后期实权人物的李定国,只想利用夔东明军进攻重庆减轻云、贵
压力,却未能想到以主力出川,同十三家会师。如果定国主力由建昌、宜宾、
乐山向重庆推进,谭诣、谭弘叛变的可能性必然大大减少,西南两大系统的
明军会合后兵力还相当强,整个战局的演变将会有所改观。
① 前引顺治十六年正月二十日李国英揭帖。
② 《清世祖实录》卷一二五。
③ 前引顺治十六年八月向化侯谭诣揭帖。按,谭诣自称他耽心陆路明军知道消息,自己星夜放舟赶到丰都
杀败“诸贼”,一直追到万县。这显然是夸功之辞。明军水师战败后东撤的残余水兵必然向陆师报告情况,
文安之和领兵大将在基本失去水师战船的情况下,只有决定退兵。
第三节 磨盘山战役
1659 年(顺治十六年)二月(明大统历闰正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
江逼近腾越州(今云南腾冲),这里是明朝西南边境,山高路险,“径隘箐
深,屈曲仅容单骑”①。李定国估计清军屡胜之后必然骄兵轻进,决定在怒江
以西二十里的磨盘山沿羊肠小道两旁草木丛中设下埋伏,以泰安伯窦名望为
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埋地雷谷中,约曰:
敌尽入,初伏乃发;然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①。埋伏的
军队携带预先制作的干粮,以免造饭冒出炊烟被清军察觉②。部署已定,清满
汉军队在吴三桂等率领下果然以为明军已经望风逃窜,逍遥自在地进入伏击
区。正在这一决定胜负之际,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③,把定国设下埋
伏的机密报告吴三桂。三桂大惊,立刻下令已进入二伏的清军前锋后撤,向
路旁草木丛中搜杀伏兵。明兵因为没有得到号令不敢擅自出战,伤亡很大。
窦名望迫不得已下令鸣炮出战;二伏、三伏军从也应声鸣炮,冲入敌军,双
方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清将固山额真沙里布等④被击毙,明将窦名望等
也战死①。李定国坐镇山阜之上,听见号炮次序不对,知道情况有变化,派后
军增援,终于击败吴三桂所统来追清军。但因兵将损失严重,决定离开腾越
州(今云南腾冲),令定朔将军吴三省断后并收集溃卒,自己率领主力前往
孟定(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之勐定街,他书多讹作孟艮②。)卢桂生
叛变告密使李定国部署的磨盘山战役未能取得预定效果。卢因在关键时刻有
“功”,被清朝赏给云南临元兵备道的官职③。
磨盘山战役是李定国统率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
打击。清廷因损兵折将,大为恼怒,经诸王、大臣会议后于顺治十七年六月
惩罚统兵将领;多罗信郡王多尼罚银五千两,多罗平郡王罗可铎罚银四千两,
多罗贝勒杜兰罚银二千两,都统济席哈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并所加级,副都
①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① 《残明纪事》。刘健《庭闻录》作:“俟敌至三伏,山巅举炮,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似更
合乎情理。
② 邵廷寀《西南纪事》卷十《李定国传》。
③ 《残明纪事》记卢桂生为定国中书。
④ 沙里布为多尼部将,蒙古镶白旗固山额真。同时被击毙者尚有阿达哈哈番珲津(见《八旗通志》卷一七
○《沙理布传》、《清史稿》卷二二九,珲津、沙尔布传。按,沙尔布即沙里布的另一译音)。《清史稿·珲
津传》作:“十六年四月,克永昌。师渡潞江,明将李定国为伏磨盘山。师至,破其栅,珲津与固山额真
沙尔布率众深入,伏起,遂战死,谥壮勤。”沙尔布传云:“明年,与珲津同战死,谥襄壮。”征南将军
赵布泰的侄儿多婆罗也被击毙,见《清世祖实录》卷一三七。
① 屈大均《安龙逸史》记:“名望为流矢中目,自刎死。”明将在磨盘山战役中牺牲者除窦名望外,诸书
记载颇有分歧,如《庭闻录》记王国玺为王玺亦与名望同时阵亡,然刘■《狩缅纪事》记他自己和王国玺
一道在庚子(顺治十七年)正月被叛将杨武所俘,三月解至昆明。
② 《南疆逸史》卷五十二《李定国传》作孟定土府;刘健《庭闻录》也说:“定国遂收余兵走孟定。”郭
影秋著《李定国纪年》第一七二页认为《逸史》所记可靠。
③ 雍正九年《建水县志》卷三《兵防》记:卢桂生,字月仙,四川垫江县人,选贡,顺治年间任整饬临元
兵备道。道光二十七年《澂江府志》卷八《秩官》记卢桂生于顺治十七年任临元道,又云任迤东道。刘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