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笔记》为基础,参考前二文本对文字稍作校正。这封信既收入《东华录》,看来实有其事,而非好事之
徒所杜撰。
① 《清圣祖实录》卷六。鄂尔泰编《八旗通志》中不少人物传记都提到随军进至缅甸阿娃(阿瓦)。
②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③ 刘■《狩缅纪事》。
① 刘健《庭闻录》卷三所记情节稍有不同:十二月初二日,吴三桂遣高得捷等往迎,“是日日昃,缅绐永
历曰:‘晋王李定国至矣。今送帝出就晋王军。’缚竹椅为肩舆舁永历入舟,及岸,水浅舟胶,高得捷负
以登岸。永历问其名,曰:‘臣平西王前锋高得捷也。’永历曰:‘平西王,吴三桂也。今来此乎!’遂
默然。初三日,永历至旧晚坡。”
② 《清史稿》卷二五四《毕力克图传》。
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王卒曰:‘今亦已
矣,我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对曰:‘某能任之。’
王令之去,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
见。”①
初九日,吴三桂班师②。回滇途中,吴三桂于下营时均将朱由榔一家置于
附近地方帐篷内,由满洲官兵严密看守。原先随从永历的明朝官员妻妾躲过
咒水之难后,又被满洲官兵抢去。侍候朱由榔的人只剩下小内官五人、面貌
丑陋的小宫女三四人和跛足侍卫总兵邓凯。
康熙元年(1662)三月十二日,清廷以擒获永历帝诏告天下,诏书中说:
“念永历既获,大勋克集。士卒免征戍之苦,兆姓省挽输之劳。疆围从此奠
安,闾阖获宁干止。是用诏告天下,以慰群情。”③五月,吴三桂因擒获朱由
榔有功,进封为亲王④。
在清廷诏告全国的同一天,朱由榔和他的眷属被押回云南昆明。昆明城
中许多百性眼见皇帝蒙难,不免黯然神丧。当时一个目击者说:“永历之自
缅归也,吴三桂迎入,坐辇中。百姓纵观之,无不泣下沾襟。永历面如满月,
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⑤清军把朱由榔一家圈禁在世恩坊原崇
信伯李本高宅内⑥。吴三桂等人认为如果押解赴京献俘,路途遥远,恐怕发生
意外,建议就地处决,得到清廷核准。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朱慈烺和国
戚王维恭的儿子被处死。据记载,行刑前吴三挂主张拖出去砍头,满洲将领
不赞成,爱星阿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
自尽,始为得体”①;安南将军卓罗也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
领可也。”②于是,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维恭子抬到门首小庙内,用弓弦勒死。
③随即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次日,
清兵至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云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坟为借口,
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烟消云散。
① 《滇粹》收“失名”《也是录》后附载。
② 《庭闻录》作初十日。
③ 《清圣祖实录》卷六。
④ 《清圣祖实录》卷六。
⑤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记吉坦然语。
⑥ 刘■《狩缅纪事》。
① 《狩缅纪事》;《求野录》及叶梦珠《续绥寇纪略》卷四《缅甸散》均云朱由榔父子于四月二十五日遇
害。《也是录》记四月“初八日,上被难”。《行在阳秋》亦记于四月,书尾附记:“东昌李君调云:缅
酋送驾旧晚坡在庚子十二月,而龙驭宾天、皇太子遇害则辛丑三月十八日也。君调时在三桂营中目击者。”
② 刘健《庭闻录》卷三。
③ 康熙三十五年《云南府志》卷五《沿革》记:吴三桂“遣固山杨珅、章京夏国相等缢永历于篦子坡,焚
其尸扬之,家属送京。”
第八节 李定国之死
1661 年(顺治十八年)八月,李定国、白文选仍在缅甸境内要求缅方交
出永历君臣。得到缅甸当局杀害朱由榔的扈从人员的消息,感到情况紧急,
立即分路进至洞乌,用十六条船装载兵马渡江,向缅军发起攻击。由于缅方
已有准备,作战失利,有五条船在江中倾覆。十八日,明军退回洞乌。
在前途暗淡的形势下,白文选的部将张国用、赵得胜等人私下议论道:
“此地烟瘴,已伤多人,今再深入,气候更热,非尽死不止。宁出云南,无
作缅鬼。”士兵们长期转战于中缅边境一带,生活和作战条件极为艰苦,一
听主将的这番议论,军心更加动摇。张、赵两人命令军士趁夜间准备好行装,
直入白文选的卧帐,请他立即脱离李定国部,退还云南。文选见军心已变,
大吃一惊。二将劝他说:“大事知不成,更深入瘴地,空死无名。殿下必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