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推移,使城堡内的荷军精疲力竭,患病的人数增加,绝望的情绪漫延
开来。十二月十六日(公历),一批荷兰守兵在军曹拉迪斯(Hans Jur-gen
Radis)带领下出城向郑军投降。他们不仅讲述了热兰遮城内的详细情况,还
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条是“充分利用围城内普遍存在的惊慌情绪和疲弱状态,
不仅要用封锁,而且要用连续攻击,来彻底疲惫敌人,使其完全绝望。这样
做既不费事,又不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城堡建筑得很坏,经不起大炮猛轰两
个整天”。另一条建议是先攻占热兰遮堡旁边小山头上的乌特利支圆堡,取
得制高点②。郑成功欣然接受了这些建议,立即调集军队,配备了二十八门巨
炮,开始攻坚战役。公历1662 年1 月25 日,郑军攻占乌特利支圆堡,荷兰
殖民者知道他们统治台湾的末日已经来临。揆一同评议会的成员经过五六天
的会议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决定“趁早把城堡交与敌人,争取优惠条件,
是为上策”③。在评议会一致同意下,揆一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接洽投降事宜。
2 月1 日双方达成协议。投降协议书开头说:“本条约经双方订定,并经双
① 《台湾外纪》。
① 《被忽视的福摩萨》卷下,见《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六九页。按,八月十二日为公历。
① 《被忽视的福摩萨》,引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一六九页。
② 同上书,第一七六—一七七页。
③ 《被忽视的福摩萨》引《可靠证据》卷下,第十九号,引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第二一六页。
方同意,一方为自1661 年5 月1 日至1662 年2 月1 日包围福摩萨岛热兰遮
城堡的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殿下,另一方为代表荷兰政府的热兰遮城堡长官
弗里德里克·揆一及其评议会,本条约包括下列十八款。”第一款:“双方
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从此不记前仇。”第二款最重要:“荷方应将热兰遮城
堡、外堡、大炮、剩余的军用物资、商品、现金以及其他属于公司的财产全
部交与国姓殿下。”第六款:“经检查后,荷兰士兵得以在长官指挥下,扬
旗、鸣炮、荷枪、击鼓、列队上船。”此外,允许荷兰人携带私人钱财和航
行往巴达维亚途中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殖民当局的档案可以运走;双方交
换俘虏。据揆一记载:“当这一投降条约由双方按照手续签了字,条约上的
各项条件一一履行,一切弹药、储藏物资(指条约允许部分——引者)都运
到船上之后,我方战士便全副武装,举着旗帜列队从城堡走出,把城堡交给
国姓爷的军队,他们立即进入城堡,完全占领该地。”一般学者认为双方签
字的日期就是条约中所写的1662 年2 月1 日①,荷兰殖民当局及其士兵全部
撤走的日期大约是2 月10 日①。时人沈光文正在台湾,对郑成功率领的中国
军队光复台湾兴奋不已,赋诗云:“郑王忠勇义旗兴,水陆雄师震海瀛。炮
垒巍峨横夕照,东溟夷丑寂无声。”②
当16 世纪到17 世纪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
居民世代居住的土地变成自己的殖民地的时候,却在中国被碰得头破血出,
举着降旗灰溜溜地离开。究其原因固然同下面两点有关:一,中国当时在科
学技术和军事、经济实力上同西方国家差距不大;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
西欧殖民者到中国近海地区作战必然面临兵员、装备、粮食等后方补给的困
难。但是,郑成功个人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他不仅是当时中国人中能够正
视世界的佼佼者,又拥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所必需的力量。在需要为民族的尊
严和国家的利益而战斗的时候,郑成功和他的将士无所畏惧,懂得如何利用
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从而夺取胜利。郑成功在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斗
争中表现的大智大勇,为维护祖国神圣的领土作出的贡献,将永远光照史册。
① 阿布列特·赫波特在《爪哇、福摩萨、前印度及锡兰旅行记》中写道:“1662 年2 月10 日,和约成立
了。”并说条约规定,“所有枪炮必须先射击而后留下”,均与此稍异,见《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
第三三○页。江日升《台湾外记》载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旧历);夏琳《闽海纪要》亦云:“十
二月,红夷酋长揆一降于成功。”
① 双方签订条约中第九款规定荷方人员被拘禁在台湾者“应于八日至十日内释放”,第十四款规定在荷兰
人“全部撤出城堡以前,城堡上除白旗外,不许悬挂别种旗帜”。可知条约签字后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
但荷兰人交出热兰遮城堡,撤离台湾尚过了八至十天时间。
② 侯中一编《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第七十七页,遗诗七言第三十四首《题赤坎城,匾额图》,见台北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