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394)

  刘应昌、胡君贵、田守一、王之礼等先后降清④。清军乘势攻占了刘部重要据

  点老木崆。刘体纯见大势已去,同家属一道自缢而死。据文献记载,刘体纯

  “骁勇有方略,御众严明”,“颇知爱民”①。他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开后,当

  地百姓都为之伤心落泪。清四川总督李国英为收买民心,下令以礼安葬②。二

  ① 按,巫山县城在长江北岸,城东为大宁河,这里讲的浮桥当是架设于大宁河上,而不是跨越长江之桥。

  ② 李国英在康熙二年十一月初十日题本中报告巫山之捷说:“通共斩杀伪总兵、副、参、都、守、领旗四

  十八名,贼兵共六千九百四十四名”,另“正法”被擒“活贼”一百一十九名,见《李勤襄公抚督秦蜀奏

  议》卷二十一。

  ③ 《清圣祖实录》卷九。

  ① 《李勤襄公抚督秦蜀奏议》卷二十二,康熙三年二月十九日题本。

  ② 同治四年《房县志》卷六《事纪》云:“十二月,定南将军图海率禁旅抵房,督秦豫诸师入蜀会剿。”

  按,图海为定西将军,他和穆里玛带领的八旗兵由房县南攻兴山县茅麓山,都在湖北境内,说他“入蜀”

  不妥。

  ③ 《李勤襄公抚督秦蜀奏议》卷二十一。

  ④ 同上书,卷二十二。

  ① 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卷十四《事变志·寇乱》。

  ② 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卷十四《事变志·寇乱》。

  十六日,清军追至黄草坪,郝摇旗、袁宗第两人带领兵丁拼死抵抗,终因敌

  势过大,郝摇旗、袁宗第和永历帝所委派的部院洪育鳌被俘,长期依附于郝

  摇旗的明东安王朱盛蒗也被清军擒获,永历帝派出的监军太监潘应龙自缢身

  死。郝摇旗、袁宗第、洪育鳌、朱盛蒗被押解到巫山县城,后奉清廷旨意于

  1664 年(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在该地杀害③。

  ③ 李馥荣《滟滪囊》卷四记:“遂生擒宗第、摇旗献功。太保(指李国英)命囚于巫山,请旨。命下,斩

  宗第、摇旗。”《南疆逸史》卷二十三《洪育鳌传》记:“甲辰(1664)十月十二日杀于巫山,投尸峡中。”

  第二节 关于“韩主定武”政权的考辨

  在讲述夔东地区的抗清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澄清。清朝初年

  查继佐撰写的《罪惟录》中依据不可靠的传闻在南明诸主间添了一位所谓年

  号“定武”的“韩主”,对后世研究南明史事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其文云:

  韩王本铉,系太祖十九子宪王松之后,世封平凉。崇祯十六年,李贼自成陷陕,王

  被执,间脱。适献贼陷楚,其部将郝永忠者枭悍,军中望永忠摇旗辄奋,遂以郝摇旗著名,

  敌遇之震。及献贼死,摇旗内款,独奉韩王为主。自闽事坏(指隆武帝遇难),韩便称尊,

  改元定武。尝移书桂主(指永历帝),叙长幼,不称臣。..癸卯(1663,康熙二年)定

  武十七年,来亨被困,弃七连,保谭家寨。永忠与二虎(指刘体纯)合力,从来亨北御,

  大战四昼夜,北协湖广之师大挫。已而,巫山不能守,先败。房山旋败,韩主不终。①

  这段史料中的错误不胜枚举,如:一,郝摇旗原是大顺军李自成部下偏

  裨,误作大西军张献忠麾下之枭悍。二,永忠乃郝摇旗联明抗清后隆武帝所

  “赐”之名,误作本名。三,郝摇旗长期追随永历朝廷,不仅同何腾蛟、瞿

  式耜交往甚多,还曾在桂林亲自护卫永历帝出逃(见上文),误为自隆武帝

  遇难后即拥戴韩王本铉称尊,改元定武。四,即便有明初所封韩王后裔在大

  动荡中流落他乡自称或被推为“韩王”,也不可能名为“朱本铉”,因为按

  朱元璋亲自反复修改酌定后颁布的《皇明祖训》《礼仪》篇规定了诸藩命名

  世系的二十字,“本”字为封于山东兖州的鲁王位下第十九世,明朝灭亡时

  鲁藩才传到第九世“以”字辈,如袭封鲁王朱以派、朱以海(即鲁监国)兄

  弟,根本不可能出现“本”字辈;韩王位下没有“本”字辈,所谓“韩王朱

  本铉”完全是空穴来风。查继佐曾经在鲁监国政权中任职,所著《罪惟录》

  中也记载:“自帝系成祖下,预派二十字,世以辅名,名旁按五行取相生义。..

  而亲王亦各派二十字,载玉牒”①,可见疏于查考。查氏立志著史,但常有失

  误。如他在《鲁春秋》一书中开头就说:“乙酉夏五月,南都不守,..杭

  诸绅奉皇太后命敦请潞王朱翊镠监国。”把朱常淓误记为其父老潞王。记鲁

  王监国事又云:朱以海“甲申(1644),甫袭封四日而东师入兖州,王南奔

  浙江”,显然是把1642 年清军攻破兖州与1644 年大顺军接管山东两件事混

  为一谈。记绍武政权则说:“唐王朱聿镇据广州自立”,把朱聿■的名字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