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397)

  降,回信说:“当日郧阳一举,至今泪滴九原”,“不佞首阳饿夫耳,老此

  地云云”②,表示鉴于其兄王光恩无辜被杀,同清廷誓不两立。康熙二年(1663)

  十月,他却和永历朝廷任命的巡抚蒋尚膺一道带领部下兵丁七千余名向清朝

  湖广当局投降①。康熙三年(1664),永历朝廷委派联络夔东各支义师的最高

  官员总督部院毛寿登也屈膝降清②。甚至原大顺军旧部高级将领马腾云、党守

  素、塔天宝也觉得大势已去,在这年二月间带领部众向清军投降③。

  这样,到康熙三年春天,原来的夔东十三家只剩下李来亨(永历朝廷封

  临国公)部仍然坚持于湖北兴山县境内的茅麓山区,以大无畏的气概抗击着

  三省清军和增援的满洲八旗兵共达十万之强敌。清靖西将军穆里玛统兵到达

  茅麓山下后,自以为兵精将勇,为了收取全功贸然下令向山寨发起进攻。李

  来亨指挥部众凭借山险予以迎头痛击,满洲兵坠崖落涧,伤亡惨重,镶红旗

  副都统贺布索、一等阿达哈哈番桑图、穆里玛的第三个儿子苏尔马都被击毙

  ④。穆里玛追悔莫及⑤,改由汉族军队打前阵,满洲兵督战,实行长期围困。

  满洲八旗兵在茅麓山区吃尽了苦头,直到凯旋回京以后仍然心有余悸。嘉庆

  年间,礼亲王昭梿在书中写道:“康熙初,命图文襄公海为督师,同川督李

  公国英、护军统领穆公里玛率三省兵会剿。诸将皆于层岩陡壁间,草衣卉服,

  攀援荆葛而进,逾年始荡平其巢穴。故今京师中谚语有其事险难者,则曰:

  ‘又上茅麓山耶!’则当日之形势可知矣。”①

  二月初,四川总督李国英、提督郑蛟麟接到穆里玛咨文,领兵进抵茅麓

  山南面的黄龙山参加围剿。李国英同穆里玛、图海等观察了地势,“见逆寨

  高险异常,周围一百五十余里”,强攻难以取胜,但当地山岚陡峭,地瘠民

  稀,粮食等物资不能自给,因此他们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由三省官兵

  会同满洲八旗兵分汛连营扼守。为了达到困死明军的目的,清军构筑木城,

  挑挖堑沟,树立排桩,切断明军同外界的一切联系。木城是为清军驻守而设

  立的,城外挖掘阔深各八尺的濠沟;濠外埋设一道五尺宽的排桩,名为梅花

  桩。其形制是用长五尺、围一尺的圆木一半埋入地中,地面桩高二尺五寸,

  各根木桩之间相距仅五寸,参差排列,状如梅花。这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

  的工事完成以后,给李来亨部明军的行动和军需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②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九(下)《李来亨传》附。

  ① 《清圣祖实录》卷十三、卷十五。按,王光兴、王昌(或作王光泰)兄弟自顺治四年反清后,被清军击

  败,退入巴东县。不久,王昌病死。顺治十三年王光兴在清军压迫下由巴东转入施州卫,“去之日秋毫无

  犯”,见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卷十四《事变志·寇乱》。

  ② 《清圣祖实录》卷十一。

  ③ 《清圣祖实录》卷十一。

  ④ 鄂尔泰《八旗通志》卷一四一《穆里玛传》;卷一六四《贺布索传》;卷一六六《哈尔松阿传附子桑图

  传》。

  ⑤ 张玉书《张文贞公集》卷九《柯尔昆神道碑》云:“慕公大悔。”穆里玛名译作汉字又作“慕礼..”。

  ① 昭梿《啸亭杂录》卷八《茅麓山》条。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李来亨部贮积的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求战不得,

  被迫拼死突围。六月十五日深夜,李来亨亲自率领总兵五名、精兵数千名分

  路进攻清军防线,另派三名总兵带领士卒旁攻,牵制他部清军赴援。明军抬

  着云梯、盾牌,手持钩镰大斧,砍断木桩,填平沟堑,“炮矢如雨,蜂拥攻

  打”。由于清军防御严密,突围未能成功。闰六月初九日夜晚,李来亨再次

  率领数千名士卒向清军阵地发起猛攻,“枪炮齐发,势如风雨骤至”。明军

  战士“莫不奋臂争呼,拼死力战”①。因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明军虽“连攻五

  阵”,结果仍被清军击退。两次突围的失败,使李来亨深知打破清军重兵包

  围的希望已化作泡影,但他仍然大义凛然地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把清方派

  来招降的叛徒李有实处斩,表达了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②。清军见劝降无效,

  进一步挑深濠堑,加固工事,以求不战而胜。

  八月初四日,寨内粮食全部吃完了,军心不稳,少数官兵私自逃出向清

  方投降。李来亨知道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他先把妻子杀死,放火烧毁房屋,

  然后自缢而死③。我们对李来亨的情况至今了解得并不多,只知道他是李自成

  的侄儿李过的养子,在大顺军联明抗清后才崭露头角,他带领的军队估计就

  是李过(李赤心)在南宁地区病死后留下的部众为骨干转战到夔东地区以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