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明史_顾诚【完结】(45)

  总督,派兵来迎接。十八日,抵德州,清山东巡抚方大猷大张告示云:“奉

  摄政王令旨:陈洪范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着自备盘费。陈洪范、左懋

  第、马绍愉止许百人进京朝见,其余俱留置静海。祖泽溥所带多人,俱许入

  京。”二十九日,行至河西务,因清顺治帝定于十月初一日在北京即位,使

  团暂停前进。十月初五日,才到张家湾,清廷差礼部官又奇库来迎。十二日,

  使团捧弘光“御书”从正阳门入城,清方安置于鸿胪寺居住,严加防范。十

  三日,清礼部官来鸿胪寺问:“南来诸公有何事至我国?”使臣答道:“我

  朝新天子问贵国借兵破贼,复为先帝发丧成服。今我等赍御书来致谢。”清

  朝官员说:“有书可付吾们。”使臣告以“御书”应面递清廷最高统治者,

  不能交礼部。清官说:“凡进贡文书,俱到礼部转启。”使臣声称自己所赍

  乃“天朝国书”,不是进贡文书,双方坚持不下。次日,清内院学士刚林等

  来到鸿胪寺,指责江南“突立皇帝”,即不承认弘光朝廷的合法性。使臣争

  辩说南京所立乃神宗嫡孙,伦序应立。争论不休,刚林蛮横地说:“毋多言,

  我们已发大兵下江南。”左懋第回敬以“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觑了”,

  不欢而散。使团赍来的弘光“国书”,清方拒绝接受;朝廷和使臣致送吴三

  桂的书信,拜会降清大学士冯铨、谢陛的名帖,也因吴、冯、谢三人死心塌

  地投靠清廷,不屑一顾。①十五日,清内院官带领户部官员来收银币,计银十

  万两、金一千两,蟒缎已运到者二千六百匹。弘光朝廷另赐“蓟国公”吴三

  ② 甲申八月初一日陈洪范致吴三桂书中说:“朝议佥谓洪范与老亲台托谊葭莩”,可见两人有亲戚关系,

  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一本,第九十三页。十二月十五日,陈洪范南还,上言:“初,礼部荐臣与吴三

  桂同里戚谊,意清之破贼,必三桂为政。其事殊不然。”

  ③ 《清世祖实录》卷五。按,《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第四十五页,在六月二十六日下记“大

  清国摄政王谕陈大将军曰”,云云。较清实录记载更为完整,可资参考。但信中说“请将军传谕史先生及

  左、刘、金、刘煌、刘、于、王八将军..”显有误译,当为下文所记左良玉、于永绶、高杰、金声桓、

  刘肇基、黄得功、刘泽清诸将。

  ① 《清世祖实录》卷八。陈洪范《北使纪略》载:八月“廿一日至宿迁。忽接□(虏)使唐起龙等六人赍

  □摄政王书与本镇,事涉嫌疑,不敢遽进,当即具疏奏闻。”《清实录》所记时间当为收到唐起龙奏疏之

  日。

  ① 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二《北事》。

  桂白银一万两、缎二千匹,也一并收去。二十六日,刚林来到鸿胪寺向左懋

  第等人传达多尔衮的命令:“你们明早即行。我已遣兵押送至济宁,就去□

  知尔江南,我要发兵南来。”左懋第等见清方态度强硬,毫无和谈之意,仅

  要求赴昌平祭告陵寝,议葬崇祯帝。刚林断然拒绝道:“我朝已替你们哭过

  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先帝活时,贼来不发

  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随即取出

  檄文一道,当场宣读,指责南京诸臣“不救先帝为罪一;擅立皇帝为罪二;

  各镇拥兵虐民为罪三。旦夕发兵讨罪”。次日,清方派员领兵三百名押送使

  团南返②。十一月初一日行至天津,陈洪范“于途次具密启请留同行左懋第、

  马绍愉,自愿率兵归顺,并招徕南中诸将”。多尔衮得报大喜,立即派学士

  詹霸带兵四五十骑于初四日在沧州南十里处将左、马二人拘回北京,面谕陈

  洪范“加意筹画,成功之日,以世爵酎之”。①同月二十六日,多尔衮致书豫

  亲王多铎:“伪弘光所遣左懋第、马绍愉、陈洪范前已俱令南还。因洪范密

  启请留懋第、绍愉,伊自率兵归顺,且言在南之左良玉、余永寿(按:当作

  于永绶)、高杰、金声桓、刘肇基、黄得功、刘泽清各拥重兵,皆可说之来

  降。随追留懋第、绍愉,独令洪范南还。王其察彼情形,随时奏报。”②

  陈洪范回南京途中特地进入高杰军营,“杰留与饮。洪范具言清势方张,

  二刘(指刘良佐、刘泽清)已款附状。杰曰:‘彼欲得河南耶?请以北京与

  我互易之。’洪范见语不合,方持杯在手,即伪为中风状,坠杯于地,曰:

  ‘痼疾发矣!’舆归,夜遁去”。③十二月十五日,陈洪范返抵南京,一面散

  布“和平”气氛,麻痹弘光君臣,时人谈迁记载:“予尝见陈洪范云:清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