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其中包括自成的妻子皇后高氏、大将中封侯爵的就有田见秀、刘芳亮、
袁宗第、张鼐等,他们为了替领袖复仇,把九宫山区的乡团杀得鸡飞狗走,
要说他们会无情无义地丢下自成(大顺皇帝)的遗体,任其暴尸荒野,很难
令人置信。联系到后来大顺军余部联明抗清后仍然称李自成为先帝,高氏为
太后,备受敬仰;而清方和南明隆武政权都未能找到李自成的“首级”献功,
①惟一的解释是李自成的遗体由随行的大顺军秘密安葬,其地点很可能就在九
② 牛金星的末路参见耿兴宗《遵汝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第六一
八页;《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五。
③ 李自成殉难地点或归宿问题在学术界分歧颇大。一部分人主张李自成兵败后潜住于湖南石门县夹山寺为
僧,即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圆寂于该寺。但据清英亲王阿济格奏报(见《清世祖实录》卷
十八),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逆闯伏诛疏》(见《烈皇小识》卷八附),费密《荒书》,康熙初《通山
县志》等原始文献,可以确定是牺牲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
① 康熙四年《通山县志》卷八《灾异》。
① 《清世祖实录》卷十八,顺治二年闰六月阿济格奏:“贼兵尽力穷窜入九公山,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
又四出搜缉。有降卒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
因遣素识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烈皇小识》卷八附湖广等地总督
何腾蛟隆武元年的奏疏中说:“天意亡闯,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
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系闯逆义男(按,张双喜即张鼐,自成收为养子,改名李双喜,西安建国大顺时
封为义侯,何腾蛟称之为“伪参将”当是他劄授为参将,大顺军制中没有参将之职),仅得驰马先逸;而
闯逆之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
及臣抚刘体仁(纯)、郝摇旗于湘阴,抚袁宗第、蔺养臣(成)于长沙,抚王进才、牛有勇于新墙,无不
众口同辞。..张参将久住湘阴,郝摇旗现在臣标,时时道臣逆闯之死状。嗣后大行剿抚,道阻音绝,无
复得其首级报验。..”阿济格、何腾蛟作为清方、南明的当事大员都是从归附的大顺军将士口中得知李
宫山区。由于大顺军当时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管辖区,正值天气炎热,不可能
一直抬着大顺皇帝的遗体流动作战,又不可能为李自成修建公开的陵墓,以
免为尾追而来的清军所发掘。据康熙《宁州志》(宁州即今修水县)记载,
大顺军占领该地在五月十三日①,考虑到通山县与宁州接境,大顺军之所以在
五月初四日后过了差不多十天才进入宁州,原因就是在此期间需要料理李自
成的安葬等善后事宜。
李自成的牺牲标志着大顺政权的最终覆灭,大顺军余部从此在联明抗清
斗争中揭开了新的篇章。
自成死于九宫山乡兵之手的准确消息,双方都必然想尽办法取得李自成的“首级”向各自的朝廷献功。何
腾蛟在奏疏中含糊其词地说“嗣后大行剿抚,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实际上这一地区已落入清
方之手,他无法派人前往查验。阿济格从清廷领受的任务是追剿“闯贼”,李自成之死对他来说是头等大
事,为确定这一重大“功绩”,他曾派“素识自成”之人前往辨认。大顺军为报仇雪恨在九宫山区曾杀了
不少人,阿济格的查验人员在众多的尸骸中并未能找到李自成的遗体,只好用“尸朽莫辨”一语掩盖他们
的劳而无功。这正是本书作者推断李自成已由他的亲属和部众秘密安葬(并且会有相称的殉葬品)的主要
依据。
① 康熙十九年《宁州志》卷一《祥异》;卷五《列传·宦绩·万仁传》。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一节 南渡三案——大悲、伪太子、“童妃”
朱由崧既以亲藩得继大统,对于最具帝位继承人资格的崇祯三子自然惟
恐其不死。早在甲申七月间就仅仅依据一个卑微小官(未到任之阳春县典史
顾元龄)的传言宣布太子和定、永二王已经遇害。①弘光元年(1645)二月正
式下诏“谥皇太子慈焕曰献愍,永王慈焕曰悼,定王慈灿曰哀”②,借以掩人
耳目,杜绝民望。实际上,自从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起,兵荒马乱,各方面
的人士大抵都弄不清崇祯帝三个儿子的下落。尽管在1644 年冬有“北太子”、
“南太子”案,清初号称“朱三太子”的案件层见迭起,但惟一可以相信的
是定王朱慈焕长期隐姓埋名,充当私塾教师为生,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