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空城,惟余贵池一县止于焚毁四关”,见《明清档案》第三册,A3—166 号。
难保,气急败坏地指着姚思孝等人大骂:“尔辈东林,犹藉口防江,欲纵左
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若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臣
已调良佐兵过江南矣。宁死北,无死逆。”①马士英明知这时清军重兵已经进
入江苏北部,却怂恿弘光帝手诏命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抽调兵马过江拱卫南京
②。史可法于四月初二日领兵过江,行至草鞋峡时得到报告黄得功等部已击败
左兵。史可法请求入朝召对,面见弘光帝说明对社稷的主要威胁来自清方而
不是左良玉部,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他不赞成从江北抽调大批主力去对付左
军。马士英却耽心史可法名位居前,入朝以后自己的首辅将保不住,加上清
军南下的消息日益紧迫,又建议朝廷下旨:“北兵南向,卿速回料理,不必
入朝。”史可法接到诏书后大失所望,登上南京城郊的燕子矶,“南面八拜,
恸哭而返”③。
南京城中的情况也颇为微妙。在左部叛军进逼池州,清兵大举南下的危
急关头,弘光帝发出了“上游急,则赴上游;敌急,则御敌”的旨意④,完全
处于被动局面。马士英、阮大铖也明白无论集中兵力对付任何一方,南京都
有陷落的危险。因此,他们暗中已作了拥兵出逃的准备,马士英事先任命其
次子马銮为京营总兵,以贵州兵为主掌握了一部分亲信部队;兵部尚书阮大
铖也“昼夜以兵环卫其私室,控弦被铠,厢房书室中暗为衷甲”⑤。四月十四
日,弘光帝召见大臣时,武英殿大学士王铎竟然认为马、阮组织抵御左兵不
力,请求让他自己“领兵视师上江以遏左兵重敌”。由于“士英不肯谢此兵
柄,迟之又二日矣”,王铎急不可耐,又在十六日上疏说:“臣察得金山一
带西至龙潭,兵不满七百,枢臣饰以为数十万,此何时尚以此固宠诳君欤?”
接着说:“时不能持久,使左之众兵得乘胜顺流而下,吾无类矣。今皇上以
本兵(即兵部尚书)印纛授臣,臣勉竭死力西上,以当其势,以报朝廷。”①
然而,一贯拥兵自重的马士英和自诩知兵的阮大铖岂肯把兵权拱手让人?王
铎的自告奋勇也就不了了之。
到1645 年五月,清军多铎部占领南京、芜湖等地,阿济格部击败大顺军,
一直追到江西九江和江北的湖北州县。左梦庚部下有总兵十员、兵卒数万,
既不敢迎击西来的阿济格军,又不敢东下与多铎部交锋,甚至不愿南下江西
暂时避开清军主力,竟于五月十三日在九江至东流的长江中率领部下兵马向
清军阿济格部投降②。同左梦庚一道降清的有湖广巡按御史黄澍。明朝江督袁
继咸在左梦庚武力裹胁下变成清方俘虏。他在五月二十日绝笔中写道:“臣
不即死江州,原欲从中挽救,以纾京师之急,幸已还师(指左军西退),更
欲再为联结,以收桑榆之效。不意囗(虏)追闯至浔,诸镇甘负国恩,遣使
投降,京师之危若累卵矣。臣在坎困中,不能申包生之义,惟有矢文山之节,
以一死报二祖列宗,且不敢负所学也。”③六月初三日,袁继咸被胁迫往见清
① 李清《三垣笔记》下,《弘光》。
② 应廷吉《青燐屑》。
③ 应廷吉《青燐屑》。
④ 《南渡录》卷五。
⑤ 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十二,揭一。
① 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十二,揭一《为江上防兵最急,急以兵柄授臣,前赴防守事》。
② 日期见袁继咸《六柳堂遗集》余卷《附家僮禀帖》。
③ 袁继咸《六柳堂遗集》余卷,绝笔三。
英亲王阿济格,长揖不拜,阿济格极力劝他降清,“仍做九江总督”,遭到
断然拒绝,最后被押解到北京英勇就义。①
①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七十七页记:“汉奸金声桓领导着清军进入九江,攻陷南昌,只有总督袁继咸拒
守南昌,为清兵所执,不屈身死。”袁继咸在九江变乱后即被左梦庚裹胁随军,并未至南昌。谢氏所记与
事实不符。
第四节 扬州失守
清军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不失时机地着手部署主
力南下。他任命了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②等西北地方军政官员从事善后事宜,
把主要兵力集中于收取江南,统一全国的大业。弘光朝廷“借虏平寇”的如
意算盘终于实现了,然而,朱由崧、马士英、史可法既然怕引火烧身,在清
军主力西进时幸灾乐祸,不敢派重兵北上山东、河南,这时,他们就只能自
食苦果了。
摧毁南明弘光朝廷的清军实际上是三路齐头并进。多铎部由陕西出潼
关,经洛阳东进至商丘,然后向南直趋泗州、扬州,进攻南京,得手后分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