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七,《明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忠介钱公神道第二碑铭》。按,
“潝潝訿訿”当作“噏噏訿訿”,出自《诗经》,意为小人擅作威福。
① 全祖望《鲒埼亭集》卷八,《明建宁兵备道佥事鄞倪公墳版文》。林时对《荷牐丛谈》卷四《蠡城监国》
说,派往王之仁处的使者为华夏、王家勤。
② 方国安的籍贯据黄道周说是浙江萧山;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记是浙江诸暨。
县王玉藻、定海知县朱懋华、奉化知县顾之俊、鄞县知县袁州佐、象山知县
姜圻纷纷提供粮饷、召募义兵。
浙东各地反清运动兴起后,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
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
时在浙江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
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闰六月十八日,张国维等人奉笺迎朱以海出
任监国;二十八日又再次上表劝迎。朱以海到达绍兴后,于七月十八日就任
监国①。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妃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这
意味着朱以海为首的监国政权在乙酉年七月到十二月仍沿用弘光元年年号
②。顺便说一下,史籍中有“监国鲁某年”和“鲁监国某年”的不同用法,从
现存鲁监国颁发的印信来看,两种纪年方法都曾使用过。隆武政权是以当年
七月改元,鲁监国则是次年(1646)改元,在1645 年下半年仍沿用弘光元年
③。
鲁监国政权成立后,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普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不
久又起用旧辅臣方逢年入阁为首辅。任命章正宸为吏部左侍郎署尚书事,陈
函辉为吏部右侍郎,李向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余煌为兵部尚
书,张文郁为工部尚书,李之椿为都察院左都御史①。孙嘉绩、熊汝霖、钱肃
乐起义有功,均加右佥都御史衔督所部义师;进封大将方国安为镇东侯,王
之仁为武宁侯,郑遵谦为义兴伯②,而以大学士张国维为督师,统率各部兵马。
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是在潞王朱常淓投降后,浙东士大夫迫于清廷强制
推行剃发令而自发组织的抗清政权,带有很大的地区性特色。参与拥立鲁藩
的官绅开初并不知道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继统,他们在拥立朱以海之后立
即处于进退两难之势。就亲疏而言,唐王和鲁王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
在谱系上与崇祯帝相距甚远;在拥立时间上,唐藩略早于鲁藩,而且由监国
称帝;地域上,唐藩为首的隆武政权得到了除浙东以外各地南明地方政权的
承认,鲁监国政权只局促于浙东一隅之地。闽、浙的纷争使南明业已呈现的
劣势进一步恶化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朱明王朝的宗室有的屈膝降敌,轻
① 翁洲老民《海东逸史》卷一。林时对《荷牐丛谈》卷四亦记:“王于七月自台至蠡城,以守道署为行宫。
各官奉表劝进,即监国位。”按,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五《鲁王世子》记:“鲁王于是年六月至绍兴监
国”;徐芳烈《浙东纪略》记,“八月初三日乃抵越城,遂以分守衙署作行宫焉”。时间稍有出入。但张
岱在同书卷四十五《陈函辉传》中对鲁王朱以海的拒绝降清和在台州被奉为监国“颁诏诸镇”有较详细的
记载。总之,朱以海收到浙东起义官绅请求他出任监国的表笺约在闰六月下旬,他到绍兴就任则为七月。
《思文大纪》记载,在唐、鲁之争激化时,隆武帝在一件敕文中特别强调以监国登极的先后作为正统所在
的最重要的根据,声称“今朕先监国登极四十日”。唐、鲁都是疏藩,无法同桂藩等血缘关系亲近者相比,
他说自己继承大位早于鲁王四十天,应属可信。
② 徐芳烈《浙东纪略》云:九月“初旬内,江上诸藩文移往来,突称洪武乙酉。大宗伯陈盟具疏改正,奉
旨俱允。”《南疆逸史》卷二十《方逢年传》则云:“监国始称洪武乙酉年,逢年入直改称鲁监国元年。”
③ 浙江省博物馆曹锦炎、王小红二君寄赠《南明官印集释》一文,对鲁监国颁发印信有详细考证,颇具说
服力,谨此致谢。
① 黄宗羲《行朝录》卷三《鲁王监国》。李之椿任左都御史见林时对《荷牐丛谈》卷四《蠡城监国》;但
该书记以朱兆柏为吏部尚书,余煌为礼部尚书兼管枢政,王思任为侍读学士。按,参考查继佐《鲁春秋》
等书可知监国政权文武官员常有升转。
② 据黄宗羲、查继佐记郑遵谦封义兴伯在是年十一月。
信清廷给予“恩养”的空言;有的利用国无常主,妄图黄袍加身,那怕过上
一天皇帝瘾也好。而相当一批文官武将也以拥立定策作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机
会,演出了一幕幕兄弟阋墙,勾心斗角的闹剧。瞿式耜在一封信中写道:“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