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之事,下官定当尽心竭力。”纪忆道,“只是海路市舶制置司也是万般紧要,若是择人不当,使东南商民皆归心周国,必有国崩之危!”
蔡京笑了笑:“犬子蔡攸会去海州接任海路转运司。另外朝廷还会设立沿海制置司,专管海上兵马事。”
海路市舶制置司这个“超级衙门”,现在也到了要解体的时候了。
根据蔡京和苏迟达成的协议,海路之事将分“转运”和“制置”两路,前者理财,后者治军。
两个衙门都会将治所摆在海州,其中海路制置使还会兼知海州。
“蔡安居去接手海路转运之事倒是万无一失。”纪忆接着道,“不过海路防务也不可掉以轻心……不知两府意属何人?”
苏迟道:“张嵇仲会去海州接任。”
张叔夜将会出任第一任海路制置使,不用说,让他接管海路防务,自是针对周国海军的。
纪忆心道:蔡京和苏迟一定以为我对周国海军太过忍让……看来是得吃点苦头才知道厉害啊!
他刚想进一步询问南洋都护府的权限时,一个枢密院的孔目官快步走了进来,在苏迟耳边嘀咕了几句,又奉上文书,然后才快步离去。
苏迟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低声道:“北国有警!”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就怕兵怨沸腾
“难道,难道是金兵要南下吗?”
玉清道德宫内,一身道袍的道君皇帝问话的声音都发颤了。
金兵啊!
多可怕!
上回耶律延禧南下的时候就把赵佶小心肝儿吓坏了,现在换成了更加强大的金兵……难道现在就要去襄阳府暂避了?
“陛下勿忧。”说话的是童贯。因为刚刚得到了朔方路、府麟路和并代路的警报,所以现在两府的十个宰执全到了玉清道德宫,可以开个御前会议了。
童贯道:“朔方、府麟、并代三路并未言及有金兵南下,只是边地遭到了不知何处来的蛮夷部落的侵犯,府麟路损失不大,并代路有几个城寨被打破,朔方路则有一个马场被劫,丢了几千匹马……另外,朔方路还报告说最近有大股的阻卜牧民迁移到了金国境内的河套草原。好像还和依附凉国的汪古部发生了冲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赵佶听得糊涂。之前因为辽国圈住了草原诸部,使得宋朝北方边境上没有这么发生草原部落抢劫的事件,所以道君皇帝才感到奇怪。
“这些人都是金国派来的?”赵佶问。
“不大好说。”童贯回答,“原属于辽国的河道、漠南草场在辽亡金兴后都换了主人。原本比较温和的部落都换成了漠北来的凶蛮部落……这些部落在漠北时就打打杀杀,早就习惯抢劫了。”
习惯抢劫?赵佶听得额头冒汗,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野蛮的人?哦,也不能这么说,自己好像刚刚抢了交趾人……这难道就是报应吗?
“准备如何应付?”赵佶问。
“必须加强边备。”苏迟皱眉道,“现在朔方、陕西的新军大多在河北布署,防备周国。应该让他们返回陕西、朔方,以防备边患。另外,府麟、并代两路也不可不问。因为朝廷收回太原府等地,两路已经有点怨言。现在他们又收到北虏侵袭,防务压力极大,急需朝廷援助。”
赵佶又看了看蔡京,蔡京道:“陛下,陕西授田府兵有十多万户,现在只有十将兵丁在役,不过44000人。完全可以再征召十个将摆在朔方和府麟。至于并代路,还需从长计议。”
宋朝新军的编制基本抄大周。他们的将相当于大周的旅,兵力都是4400人。
“陛下。”童贯提出异议道,“西军新军是四时在营,连续服役五年,并不是轮流上番。而且西北苦瘠,纵有200亩田土也比不了中原数十亩中田的收入。若役使太过,只怕兵怨沸腾啊。”
何执中道:“若是感到困难,交还田土便可。有200亩田,还怕招不到兵吗?”
苏迟看了眼即将外任的张叔夜,张叔夜只是皱眉不语。
陕西、朔方的府兵制其实已经开始败坏了!陕西、朔方的府兵可不是周国的公民府兵,后者属于周国的统治阶级!不仅有授田的待遇,而且还有接受免费教育的待遇。
凡府兵子弟,都可以免费入读蒙学,并且可以在考试通过免费读小学、大学。当然,府兵子弟考入小学、大学的几率不是很高。但是周国所有的小学、大学,都会为他们保留入学名额。
这就保证了府兵这个阶层(大部分是候补公民、临时公民,但是元从府兵都是终身公民)在政治上拥有足够的代言人和上升途径。
但是宋国的授田府兵完全没有这样的特殊待遇,而且宋国的行政管理水平也不能和周国相比。陕西、朔方更是粗疏,对于将门侵占府兵、骑士职田的事情,基本没有人过问!
另外,陕西、朔方府兵户、骑士户也不实行长子继承制——他们的土地名义上是职田,实际上则是可以拆分和买卖的私田。
所以在授田十几年后,陕西、朔方的府兵户和骑士户户均拥有土地的已经下降了近30%。剩下的土地,已经不足以支撑府兵、骑士长期服役了……
不过这个盖子,却是谁也不敢去掀开的!
下面的人捂着盖子,道君皇帝自然啥都不知道,于是便说:“就再扩充十个将,也好让军官们有个去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