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为 “哲学”。后来,科学家经过收集材料,并进行分门别类研究之后,一
门门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学科分类也愈来愈细。军事科学虽然是社会科
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同样也走了综合、分化的道路。据考证,在 18世纪中叶,
一切军事知识均包括在战略学之中,随着军事科学的发展,战略学已容纳不
了有关战争的一切军事问题,于是,19世纪中叶,在军事知识领域中就开始
逐步形成各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不久,一门门军事学科便从包罗万象的战略
学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出来的是战术学、军械学和筑城学。随着战争空间
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军事地理学独立了,接着军制学也独立了。本世纪初,
战役学又独立了。
今天,军事领域中各门知识可以说都在不同程度地 “闹”独立性,只不
过有的成熟,有的不成熟罢了。军事谋略学已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准备,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无可非议的。
各门学科要独立,那么划分学科的标准是什么呢?对此恩格斯曾提出根
据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来划分不同学科门类的思想。毛泽东在 《矛盾论》中
也明确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这就是说,人们在研究自然和社会某一领域的特殊矛盾时,经过大量知识积
累,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最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里的关键是学科对象的特殊性。运用这样一个划分学科的标准来衡量,军
事谋略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特殊性是什么?就是说要给军事谋略学下个什么定
义?
从目前看要给军事谋略学下一个十分完备而准确的定义也很难,但一门
独立的学科又不能没有一个定义式界说。形式逻辑有一个关于下定义的公
式,叫做 “属加种差”。就是表明这门学科的属是什么,它与其它兄弟学科
门类相比有什么差别即特殊性。
我们认为,军事谋略学是一门研究军事领域中敌我双方斗智规律的科
学。在我们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军事谋略学的属:军事科学,种差:军事
领域敌我双方斗智规律。这也是军事谋略学研究的对象。
战争是敌对双方的矛盾运动,是敌对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竞
赛,是在活人之间进行的生死搏斗,既斗力,又斗智。研究军事谋略规律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智驭力,以智破敌,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整个军事领域从某种
意义上讲就是充满了 “斗智”的领域。从事战争的人们在长期的斗智实践中,
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军事谋略规律。而军事谋略规律又受军事斗争规律的制
约。两者的关系,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军事斗争是军事谋略的客观内容,
军事谋略是军事斗争规律的主观表现形式。军事斗争规律是怎样的,军事谋
略的规律内容也是怎样的。对于军事斗争规律,人们不能创造或消灭,但可
以通过军事谋略的实践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和驾驭它。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刘邦、曹操以谋制敌,是颇得后世的史家、兵家称
道的。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的用谋,比较符合当时的军事斗争规律。刘邦
不象项羽那样,只是单纯地 “欲以力争”,不纳良谋,而是全方位的斗智斗
力,广采众议,因而政治上争取了人心,组织上广揽了人才并积聚了庞大的
军事力量,经济上保证了供给,军事上由弱转强,终于消灭了楚军,建立了
汉王朝统治。曹操也不象袁绍那样自恃“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
足可 “南下以争天下”,而是“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在政治上是挟天
子以令诸侯,在经济上是屯田以富军资,在组织上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在军
事韬略上是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因而终于打败了袁家父子,奠定了开国之
基。但是,古代兵家以谋取胜,并非因为他们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他们是凭经验或按 《孙子》的道理打仗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朴素的
唯物辩证法。只有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地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
二、军事谋略学与军事学术的关系
研究军事谋略学,不能不探讨它与军事学术的关系。对这个问题认识的
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军事谋略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军事学术的
发展。
由于军事谋略学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新的独立的知识体系,人们总是把
军事谋略承袭在军事战略的案臼之中,使其湮没逊色,军事谋略在军事学术
中的价值长期以来很少有人问津,也很少有人以足够的笔墨去探索。随着新
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不断引起军事领域的变革。当代许多军事学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