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事谋略学_张震【完结】(18)

  诉人们,物质因素虽是基础,如果离开正确的谋略指导,物质基础再雄厚也

  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弱国同强国抗衡,只靠拚实力,拚消耗,与

  “龙王”比宝是不行的,更需要斗智。强大的国家侵略弱小国家也都是诡计

  多端,不是单靠实力的。比如美国侵朝战争、侵越战争,苏联侵阿战争,统

  统以失败而告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战争的非正义性。但他们不会承认这

  一点的,总想从改变谋略中另找出路。现在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国情和实力,

  进行谋划,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模式。比如美国的 “以军带民”

  ①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

  的战略:苏联的 “抑民重军”的战略;西欧的“军民兼顾”的战略;瑞典的

  “寓军于民”的战略;日本的“先富国后强兵”的战略等等。这些国家的战

  略构想,都包含着深刻反映各自利益的谋略思想。

  美国马里兰州一位政治学教授,在美国国防大学对中国实行积极防御安

  全战略中的谋略思想是这样分析的: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有三层含

  义:一是防御的有效性。这就是不仅有能力保卫本国国土,而且有第二次还

  击的能力,平时能有效地起威慑作用,战时仍有还击能力。二是防御的有限

  性。中国的戚慑战略是有限的威慑,不同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旨在防止

  大战,遏制敌方对中国发动进攻,后发制人。三是防御的非军事性。中国安

  全政策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军事因素外,还运用了政治、

  经济、外交等多种谋略手段来减少外界的威胁,目的在于争取一个和平的生

  存环境来加强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他在回顾了 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中国谋略思想变化过程后指出:40 多年来,中国为改善其自身

  安全环境,使用了结盟,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些谋略思想的

  运用在 80 年代后期使中国的安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一,改善了中苏关

  系,减弱了对中国的威胁。其二,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对中国安全有利。其

  三,随着三大障碍的消除,中国边境安全也有了改善。从这位美籍学者的分

  析中,即可以看到谋略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我

  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用谋略思想来维护国家安全的指导艺术是非

  帘高超的。

  我们自己在这里作一点简要的回忆是有裨益的。如 60 年代初,毛泽东下

  决心生产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慑;继而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在

  国际上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反对霸权主义;开展乒乓外交,推动中美关

  系的改善,邓小平提出消除 “三大障碍”,以推动中苏关系的改善;实行一

  国两制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及推动大陆周边关系的改善等等。我国40 多年的

  实践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经济力量不够发达的国家,只要善于识谋、用

  谋,完全可以提出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并有可能争取一个和平的生存环境。

  当然,国家安全还必须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作后盾。

  当今世界西方不少战略家认为,人类进入了“核后时代”,“天核重叠”

  的时代,高技术、高强度、高智力、大空间的特征将更加明显。科学技术和

  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愈高,谋略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愈大、愈突出。被西方

  国家称为 “将军之师”的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指出:“在导致人类自相

  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

  子》这本书了”。他还强调说: “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

  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美国战略

  家福斯特接受了利德尔·哈特的观点,开始用 《孙子》兵法研究对苏战略。

  他认为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必全争于天下”的谋略思想极为

  深奥,触及到了战争的实质。他把“不战而屈人之兵”称之为“孙子核战略”。

  为什么威力巨大的核武器问世之后,人们愈崇尚 《孙子》的谋略思想?

  为什么科学技术愈发达而谋略对维护国家安全愈重要?主要是有这样几种因

  素决定的:第一,大规模的杀伤破坏性武器问世,急剧扩大了战争的能量,

  一旦爆发核战争,将威胁人类生存,这就产生了核武器相互制约效应。有人

  指出,核武器的作用不在于战场,而是以政治武器的身份出现的,带有谋略

  的色彩,这就是 “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战略理沦。

  第二,美国提出 “星球大战”计划之后,在心理上,对当前国际社会力

  量的均势是个很大的震撼和威胁。然而开发太空和搞 “星球大战”计划,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