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及武器装备等,都会对军队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谋略产生不同的影
响。
(三)作战态势
军事力量在不同的敌我布局和地形等空间位置中,形成不同的态势。由
于作战态势直接夫系到作战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军队的主动与被动,使它
成为军事谋略十分关注的客观条件和谋划内容。军事谋略的高超之处,往往
在于巧妙利用和创造有利态势。孙武说: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①
故能择人而任势。” 所谓 “求之于势”,即指谋求有利的作战形势与气势。
所谓 “任势”即利用形势和气势。他格外欣赏军事力量依据有利空间位置形
成的锐不可挡的势态,指出,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
②
也。” 在我军战史上,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向来重视谋势。善于利用和
创造有利的态势是我军以弱胜强的诀窍之一。有利的态势可由多种因素形
成,如敌处不利险地,我占有利地形;敌孤立无援,我重兵在握;敌疲惫松
散,我士气旺盛;敌有薄弱环节,我有可乘之机等等。谋略家要善于抓住有
利态势。在不具备有利态势时,则要通过利导、奇正、虚实、借彼、误彼、
因彼等谋略手段去创造有利态势。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掌握了依据军事力
量施计用谋的奥妙。
四、谋略与经济
(一)战争依赖于经济
战争源于经济。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原因和目的,是
对利益的谋求。作为暴力形式的战争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任何战争,都离
不开经济。 《孙子》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马
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此作了更为精辟的论述。恩格斯指出: “暴力的胜利
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
①
‘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
②
毛泽东说:“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经济对
战争的影响,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反映在谋略上就是受经济的制约。
依据经济情况进行谋划,要从战前入手。在战争准备上,要抓好经济建
设,从而为战争胜利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隋灭陈之战,很能说明问题。隋
文帝杨坚建国伊始,就注重抓好经济建设,实行均田,减轻赋役,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广建仓廪,备战备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使隋初社会经济得到迅
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制造大批战舰,加强水军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
基础。杨坚还根据谋士建议,破坏陈朝的物资储备,使其财力俱尽。经过七
八年的准备,终于创造了南下灭陈的物质条件,仅用个把月时间,就一举灭
陈,统一了大江南北。
①
② 《孙子·势篇》。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06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925 页。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武器简单,战争规模较小,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相
对小一些。在现代条件下,战争对经济力量的依赖十分突出。现代化武器造
价昂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现代化战争的物资量
也空前增加。一场局部战争的消耗就十分惊人。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
18天,双方损失坦克3000辆,飞机 600架,舰艇60艘,物资消耗和财产损
失达 100亿美元。战争进行到第 7 天,双方的作战物资就基本枯竭了,不得
不依靠两个超级大国的紧急空运来维持。英阿马岛之战,双方损失舰船近30
艘,飞机 100多架,英方耗资20 多亿美元,阿方耗资 10亿美元,间接损失
达20亿美元。因此,要想打赢现代化战争,必须重视对建设雄厚物质基础的
谋划。
在确定谋略企图和作战方式时,要以各自的物质力量为基础。例如,钢
铁生产能力,军事工业制造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能力,以及国家的粮食和各种
物资储备状况等,是确定整个谋略意图的基本条件。铁路、公路、内河航线
的密度和分布状况及海运和空运能力,是制定战略机动和战略展开计划的依
据。对于敌我双方战争潜力的正确估计,也是实现谋略意图的重要条件。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对苏联的战争潜力估计不足,是其闪击战受挫的重
要因素之一。谋略要以经济条件为依据,还要求战争指导者充分发挥智力因
素,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战果。
(二)经济战谋略
在古代,经济战谋略已见端倪。例如, “断敌粮道”之法,曾被多次使
用。公元前 154年,吴、楚等 7个诸侯国谋反,先出兵攻粱国,企图尔后西
取长安。西汉太尉周亚夫不顾梁国求救,只派轻骑迂回到吴、楚联军背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