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事谋略学_张震【完结】(25)

  断敌粮道。吴、楚兵缺粮,被迫掉头寻周亚夫军决战,又因粮尽兵疲而撤军。

  周亚夫乘势反攻,大破叛军。东汉未年的曹袁官渡之战,开始曹军的形势极

  为不利,后来,由于曹军出奇兵夜袭乌巢,焚毁袁绍的辎重粮草,使袁军处

  于被动,曹军转不利为有利。

  在现代条件下,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经济战不仅

  成为战争过程中的一种 “战场”,而且成为和平时期“冷战”的主战场。因

  此,对经济战的谋略也日趋重要。和平时期经济战的主要内容是资源战、贸

  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等。斗争策略主要是利用、控制、遏制。利用就是在

  经济战中对于别国的经济、技术、资源,凡是于我有利者均应力争利用,凡

  有隙可乘者,均应乘虚而入。因此,要以 “诡道”思想,对经济竞赛的形势

  作细致入微的分析。控制就是对自己拥有的战略资源、专有技术要节制外流,

  控制消耗;使自己的战略资源、尖端技术,尽可能藏而不露,不为敌人所用。

  遏制主要是干扰、消耗、破坏敌国的经济,对其 “釜底抽薪”。和平时期经

  济战的谋略手段有经济封锁、关税壁垒、技术保护、禁运、抢购、倾销等。

  在战争过程中,以打击经济目标的办法来窒息对方的经济,达到战争的

  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战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苏联高加索石油

  基地和乌克兰的粮食基地的进攻,主要是从经济因素上考虑的。他们企图占

  领高加索油田,一方面割断苏军的油料来源,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大量石油

  消耗。两伊战争中的经济战在战争史上具有空前的规模,双方竞相摧毁对方

  的石油设施,攻击对方油船,以破坏对方经济来源,迫使对方改变战争政策。

  “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等古代经济战谋略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

  可以运用的。

  五、谋略与自然条件

  (一)战争无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自然条件,主要指战争的空间和时间条件。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

  间中进行的,任何战争无不受一定的地理、地形、天候和时间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和制约。古今中外的高明谋略家,都很重视自然条件对谋略的作用。《六

  韬》强调: “将必上知天道(指天文气象),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柯林

  斯在 《大战略》中也说:“战略大师们善于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

  ①

  既承认受其制约,又尽量使大自然为自己服务。” 毛泽东从创建革命根据地

  到对战争、战役的指导,都非常重视研究自然地理条件,把它作为决定军事

  行动的客观依据之一。

  (二)地理因素

  地理包括天文地理 (山地、平原、江河等)和人文地理(人口、资源等)。

  地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国防建设、战争潜力、战争准备和战争结局等,因而又

  直接影响着军事谋略。

  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与邻国的接壤情况,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

  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各有其特点,在战争准备上各不相同。

  不友好的邻国较多、边界关系复杂的国家,受战争的威胁较大。地处世界战

  略交通要冲或资源丰富的弱国,则常受超级大国争霸之害。

  国家幅员、人口、资源等情况对进行战争有重大关系。广阔的空间,可

  以使军队有回旋的余地,兵力兵器便于机动。这无论在国内战争还是在对付

  外来侵略的战争中,都是一个有利条件。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开始革命力量

  很弱小。但由于中国领土广大,革命力量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东方不亮

  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有利于到处发展革命力量,避免在不利条件下

  与敌决战,同敌人绕圈子,以疲惫、消耗敌人,最后战而胜之。1812年拿破

  仑征俄时,法军占有明显优势。但俄国有广阔的空间。俄国在退却中拉长法

  军竹战线,争取不利于法军远征的寒冷季节,挫败法军歼灭俄军主力和逼迫

  俄军求和的目的,最终使法军大败。中国在历史上虽然遭受过几乎所有帝国

  主义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但是没有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够完全并吞中国。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足以支持长期

  战争的资源,有雄厚的战争潜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战争空间太

  大,对于进攻者和防御者来说,都有不科的因素,如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周

  密的协调保障等,这也对谋略家的全面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地形因素

  地形是战争千变万化的条件中相对不变的因素。 《孙子》说:“夫地形

  者,兵之助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百战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