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进一步指出: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以寡敌众,以
弱胜强。”它还认为,在敌人有可能被击败和我军有可能打胜仗的情况下,
“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可见,掌握“地利之助”,乃是实现“以
寡敌众,以弱胜强”和获得 “全胜”的重要客观条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
论》中也说,地形对战争 “几乎始终是有影响的。”在我国战争史上,楚汉
① 《大战略》,战士出版社1978 年 1 月第 1 版第311 页。
战争,刘邦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成皋、荥阳的险要地势,采取持久防
御的战略,终于由弱变强,在其他战场的有利配合下,全歼了项羽的楚军。
我军作战,历来重视和利用地形。例如,抗日战争开始制定了 “独立自主的
山地游击故”战略,解放战争初期选择大别山地区实施战略进攻,都取得了
极大的成功。
地形的利弊往往是共存的,必须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
地形有利时,往往容易使指挥员陷入盲目乐观,忽视对方可能克服不利因素
的能力,造成指挥失误。二次大战中,法军对阿登山区的疏忽,日军对大兴
安岭的依赖,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戚继光说:“彼来此往,险者共之。”
①就是说,地形对我有利时,也可能对敌人有利;地形对敌人有危险时,也可
能对我有危险。反之亦然。历史证明,一些最易守难攻的地形,常常被对方
攻破。所以,将帅必须懂得 “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的辩证道理,
正确地分析和运用地形。地形的相对不变。有时也容易使人忽视地形的变化。
1943年 11月,美军第二海军陆战师进攻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洋珊瑚岛塔拉瓦,
他们使用的海图是一百多年前绘制的,而百年后该岛珊瑚水螅繁衍堆积,航
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美军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结果登陆艇不能靠岸,
士兵只得在远离岸边的地方涉水登陆,暴露在日军火力面前,成为日军火力
射击的目标。
(四)气象因素
气象对谋略也有重要影响。风、云、雨、雪、雾、干、湿、冷、热、潮、
汐等变幻万般的气象条件,始终制约和影响着作战双方的行动。孙武曾把“阴
阳、寒暑、时制”作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百战奇法》也专门论述
过各种不同气候下的作战方式问题。早在冷兵器时代,气象就显示了它与军
事谋略的不解之缘。5000 多年前,就有蚩尤利用大雾与黄帝作战的传说;赤
壁之战,孙刘联军利用东风,火烧战船,大破曹军,唐代名将李愬利用暴风
雪夜袭蔡州,兵不血刃就活捉了毫无戒备的吴元济;明代名将戚继光利用潮
汐、山洪歼灭倭寇;郑成功利用大雾渡海,收复台湾,等等。现代条件下,
由于军兵种多、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气象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更加突出,而随
着科学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也为军事谋略更加充分和自觉地利用气象因素
创造了条件。与地形因素相反,气象因素是作战环境中最富可变性的一种因
素。
在战争中,气象并不总是偏袒哪一方,它或是对己有利,或是对彼有利;
或是基本有利中又包含着不利,在基本不利中又包含着化害为利的因素。对
气象的运用,显示出指挥员的谋略智慧。例如,大雨对作战有害也有利。1947
年8 月,三门峡地区一连下了几场雨,使黄河河水猛涨。我刘邓大军抓住这
一时机,利用夜暗和大浪的喧闹声,把偷渡与强渡相结合,仅用了半个小时,
就突破了黄河天险,挺进中原。战争实践证明,作战不可能总是在有利的气
象中进行,相反却常常在不利的气象中进行,这是由于气象对敌我双方影响
的两重性决定的,对我有利的气象,往往对敌也有利,对我不利的气象往往
也会给敌造成困难。所以,有时为了出其不意给敌造成更大的困难,还必须
选择不良甚至恶劣的气象条件作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军事领域,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
① 《明经世文编》。
越复杂,尤其是导弹、核武器、激光武器及其它新式武器的使用,受气象条
件的影响更大。充分利用气象条件对某些武器系统的制约,是谋略制胜的重
要条件。在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都使用了具有 80 年代水平的先进武器系
统。而双方又都在利用气象条件加强给对方的打击。5 月4 日,阿根廷空军
成功地利用复杂气象条件作掩护,击沉了英国的现代化驱逐舰 “谢菲尔德
号”。当时,低云罩夭,云高 150米,能见度400 米,海面风浪很大。恶劣
天气对英舰上的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干扰很大,使英舰未能发现来袭的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