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对每个指挥员的谋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 “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只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持
“三个面向”的方针,千方百计地强化指挥员的谋略训练,提高谋略水平和
指挥艺术,才能在未来 “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有丰富的军事谋略遗产。以 《孙子》为代表作的军事典籍,卷帙浩
繁,世界绝无仅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军事
科学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孙子》至今仍被世界称之为饮誉千古而不衰的“兵圣”。20 世纪 30
年代至40 年代,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诞
生,把我国军事科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毛泽东同志继承了中华民
族文化传统的精华,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战
争的方略,提出了许多前人无以伦比的军事谋略理论原则。毛译东军事思想
中,军事谋略思想是最精彩的部分。从我国军事谋略遗产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谋略思想,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探讨新时代的军事谋略学,是我们当代革命军人的历史
责任。我们应当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当然,这本专著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由于军事谋略领域目前仍处于尚侍
开垦的处女地,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把这部著作作为一家之言推荐给
读者,旨在引起大家对军事谋略研究的关注,繁荣军事谋略理论,并将军事
谋略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之中。
我期待着更多的军事谋略专著问世,真正做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祝愿我军出现成千上万新时代的 “论兵新孙吴”!
上 编 谋略论
第一章 军事谋略概念
在即将步入军事谋略学殿堂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军事谋略这
个既古老又新鲜的概念。
一、谋略概念的由来
谋略,作为人类智慧的象征,可溯源到远古时代,但它作为一个完整的
概念在军事领域中出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集中反映
为 “斗智”的谋略概念,则是军事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把那些诡诈、虚
实、奇正、用间、造势、示形等各种施计用谋的手段经过高度抽象概括而成
的。 “谋略”二个字不是一开始就同时出现的,而是 “谋”在先,“略”在
后。 “谋”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四千多年前的《书经·大禹谟》:“询谋金
同” (君臣共同议定计谋),“弗询之谋勿庸”(未征求意见之谋不能用)。
作为军事术语加以系统阐述和运用的要首推 《孙子》。自此之后,“谋”字
广泛运用于作战指挥之中,见诸于历代军事名著之内。
那么 “谋”这一概念含义是什么?“谋”与“略”是何时结下不解之缘
的?
据考察:从我国的先秦开始,历代军事家曾对 “谋”这一概念从其作用、
性质和内容各个角度作过各种各样的表述:
谋——计。 《孙子》开篇讲的“计”,就是战前的打算,古代称为“庙
算”。 《孙子》曰:“将听吾计,用兵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
① ②
去之。” 《孙子》讲“计”的同时又讲“谋”,如“上兵代谋” “谋攻之
③ ④ ⑤
法” 。后人据此提出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 “善计者,因敌而生。”
⑥ ⑦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先作万全之计,然后图彼”可见计和谋是相
联系的。
谋——智。 《孙子·计篇》论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对将帅品质的五字要求,以 “智”为首。
《司马法》中讲到:“凡战,智也。”这里的智就是讲的智谋。谋与智
密不可分,战离不开智,智者谋也,足智方能多谋。 《六韬·六守第六》中
说: “事之而不穷者谋也”。就是说日理万机,应变不穷,非常机智,这就
是谋的表现。
《吴子》明确提出:“智者为谋主”。无智者是不能做当时的“参谋官”
① 《孙子·计篇》。
②
③ 《孙子·谋攻篇》。
④ 《百战奇法·计战》。
⑤ 《兵家百言·智篇·生》。
⑥ 《素书·求人之志章第三》。
⑦ 《魏书》卷六十五,《邢峦传》。
的。
⑧
谋——权。 《孙子》说过:“悬权而动”是指把敌我情况比较衡量后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