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动。所谓 “权”就是“称”(称锤),权衡利弊的意思。这里含有朴
素辩证法 (比较分析法),是十分可贵的。 《孙子》在说到国君贻害军队有
①
三种情况,其中一种是: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就是说,国君不知权衡利弊的用兵之谋,就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疑
虑,这是很有害的。自从孙子提出 “权”的概念之后,许多军事家又提出了
“权谋”、“权变”、“攻权”、“守权”、“战权”等。
谋——策。 《孙子》日:“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② 《黄石公三略·中略》中说:“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好息寇,
非阴谋无以成功。”这里用的 “策”,是指古代运算时用的一种筹码,而后
被军事家作筹谋之用。策之,指的分析研究敌情。故谋者,策也。宋本注 《尉
缭子》常用 “策”字表示谋,有时也表示法。把“兵法”,注为“兵策”,
把守城之法 (谋)注为“策也”。这里讲的“法”、“策”均含有谋的意思。
谋——虑。 《司马法》又提出:“虑既定,心乃强。”是说谋略考虑成
熟,定下来的决心就会强。这里讲的 “虑”就是谋划。《吴子》指出:“谋
者,所以远害就利也。”这里主要讲谋的作用。就是说,只要深谋远虑、熟
思审察,就能够避害而获利。
谋——韬。 《六韬》是专论治国、治军之道的。这里讲的“韬”,就是
计谋。
谋——图。 《吴子》开篇是“图国第一”。吴起讲的“图形”,仍含有
谋划的意义。
谋——决。古兵书 《虎钤经》第三卷中讲道:“定谋贵决”,而后又有
人提出 “将贵专谋”,即独立决策的意思。这里的“决”与“专”包含着制
定计谋和独立决断两层意义。一个将帅,如果好谋而无决,等于无谋,敢决
而无谋,就是武断。所以谋与决是密不可分的。谋是一个决策过程。
谋——筹。刘邦称赞张良: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的
“运筹”就是讲的谋划。
谋——略。把谋与略连用的提法首见于 《六韬》:“无智略权谋”,“王
者谨勿使为将”。谋略作为一个完整概念使用,最早出自于我国公元3 世纪
《三国志·魏书·明帝记》。曹魏的何曾于景初二年(公元238 年)上表称:
“宜选大臣名将”,“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辅佐”。其意是说,应选
大臣名将,派遣到司马懿军中,战时共同商定谋略,平时任副职。至此,谋
与略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才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谋
略作为军事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常诵于军事家之口,常见于军事家兵书之中。
这里涉及到谋略与战略两个概念的关系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先秦时期
并无 “战略”这一概念,但已有了“谋”、“略”、“权”的概念。如果说
战略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公元3 世纪末晋代司马彪所著 《战略》一书中,那么
谋略概念的出现比战略概念更早些。就其内涵而言,古代所说的谋略一般包
含有战略的意思,战略也包含有谋略,并有部分相同和交叉。正如列宁所说,
⑧ 《孙子·军争篇》。
① 《孙子·谋攻篇》。
② 《孙子·虚实篇》。
没有无谋略的战略。
据我们现在查到的资料,在西方,军事谋略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英文是在
15世纪 (1489年)。英文叫做 stratagerncscf arms (引自英国牛津大学出
版的 10卷牛津大辞典,1978年版第 10卷第 1086页)Stratagem 一词起源千
古希腊语 “诡计”。
英文里的谋略和战略两词很难严格区分。牛津大学出版让出版的现代高
级英汉双解辞典 1089页:Stratagem (计谋;诡谋;战略;策略)strategy
(战略;军略;策略;谋略)strategist (战略家;谋略家)孙子兵法的第
三篇 “谋攻”,英文本译为OFFENSIVESTRATECY。
可见,谋略和战略在英文里往往是以同义词出现的。不能据此判断谁大
谁小,谁从属谁。
日本战前中校大桥武夫 (先任东洋精密工业董事),1987 年以 20 世纪
初,帝俄南下政策和日本北进政策的冲突为史实,撰写了 《战略与谋略》一
书,读后使人深感谋略与战略既相关而又不能互相代替。我们认为谋略与战
略两者是先后概念,是交叉并列概念。
二、军事谋略的含义与特点
我们对军事谋略的含义作了古今中外的考察之后,得到这样的认识: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