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奥国人可能为避免重大牺牲或由于他的声威而屈服:也考虑到万一奥
国军民坚决抵抗,自己也有失败的危险。正是基于这种判断,签订停战协定
的谋略行动才是正确的。克劳塞维茨这种从不同立足点和不同角度剖析战
例,研讨谋略的运用,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运用战例进行谋略剖析,还应当以近代或现代战例为重点。因为古代的
战例,由于作战规模、作战条件以及作战方式的限制,许多谋略思想虽有借
鉴意义,但毕竟没有象近代和现代的战例为人们所熟知,借鉴作用那么大。
正如克劳塞维茨指出的: “最近的战史,只要它是大家都熟悉的和经过研究
①
的,就永远是选择史例的最好来源。” 当然,选用近代和现代战例时,找那
些一例多谋的战例加以剖析,收获会更大一些。比如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尾声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是这类典型战例。按照当时的自然条件,从英国
东南部渡过加莱海峡到达法国的加莱地区登陆,比从英国南部渡过英吉利海
峡到达诺曼底不但距离近,而且运输方便,便于空中支援。德军从思维的惯
性认为,盟军登陆不会舍近求远,放弃这个理想的登陆点,于是德军就把重
兵布在加莱地区。而盟军的谋略思维计高一筹,恰恰利用了德军这一心理把
登陆点选在诺曼底。为了实现这一企图,英国首相丘吉尔用他的情报机构成
立了一个控制小组,以此施展各种疑兵之计,进行了一系列瞒天过海、以假
乱真的欺骗行动。先是假装在爱丁堡附近驻有25万人的英军,不断用伪造的
师、军团的名义拍发各种电讯,故意让德军情报机关收听,继而精心选了一
①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第1 卷第230 页解放军出版社 1964 年版。
位战前当过 25 年演员的中尉,作为英登陆司令员蒙哥马利元帅的替身,离开
英国本土前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并故意放风说此行的主要使命是编组英
美联军,使德军进一步相信盟军一定要在法国加莱登陆;盟军还假装有一支
达百万人的集团军驻在英国东南沿海一带,并任命美国的巴顿为该集团军的
司令,佯攻加莱;还专门派人到中立国家收购加莱海岸的详细地图等等,通
过这一个个谋略手段,最后终于在诺曼底登陆成功。这个战例不仅接近现代,
而且包含着多种谋略手段的巧妙运用,真是一幕有声有色谋略战的活剧。
四、寓谋干练——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是进行谋略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指挥员谋略知识、谋略能
力的综合性检验。特别是和平时期,运用模拟演练进行赛谋斗智更具有特殊
意义。因为这种方式是对未来战场情况的模拟,对长期没有实战锻炼机会的
指挥员来说,提供了智力对抗的直接 “战场”,进而缩小平时与战时的差距。
要打胜仗,就得先练好以谋取胜的本领再去求战。相反,凡失败者大多是因
为平时不注重谋略训练,常常是光打起来再去求胜。实战要求指挥员的智谋
很高,决策不得有误。只要智力之箭发出之后是无法收回来再重来一次的。
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谋略训练,战场上一旦发生出乎预料的情况,而无出于
预料的对策,结局只能是败北。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宁败于操场,
不败于战场”,这是十分有见地的。
运用模拟演练进行谋略训练并不是什么新鲜招数,古今中外常用此法。
据传孙武在著兵法时,就一边用筹策推演,一边进行谋略研讨。公元 1世纪
初,马援聚米堆成 “山谷”。向光武帝刘秀介绍夺取西北的谋略,这是见于
史书的最早的 “沙盘作业”,“沙盘作业”后来在日本、印度广为流传。采
用初具正规形式的作战模拟对军官进行谋略训练,还首推 19世纪的欧洲普鲁
士军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战模拟训练仍处于手工式阶段。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把系统工程、信息理论、运筹学、数学模型、
显像技术、微机等引进到了计算机模拟系统,大大提高了作战模拟能力,为
作战模拟开辟了诱人的广阔前景。它能以高科技手段,愈趋逼真地模拟出高
度复杂和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战争运筹、决策过程,优选作战方案。它被人们
誉为未来战争的 “试管”。
发达的军事国家不仅重视作战模拟的现代化,而且还特别重视近似实
战、检验性的演习,以促进指挥员谋略观念的现代化。美国成立了实战模拟
演习中心。美海军军事学院还专门设有军事导演系,专门从事各种条件下、
各种类型的战略、战役的想定设计,让学员扮演敌我双方指挥官。现在突破
了海军的导演范围,已扩大到美军的国防建设,对外战略等高层次课题的导
演。有人称这种演习为赛谋斗智的 “试验室”。也有人预计,未来许多高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