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事谋略思想、原则将在这个实验室里胚胎、发育、分娩。这大概不是幻
想,不是夸张。
军事谋略的模拟演练也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分层
次,分对象的进行。一般他讲,基层指挥员结合营连级战术模拟演练,可进
行单计单谋或多计多谋的训练。而战役指挥员谋略模拟演练的想定,层次要
高,情况设置要更复杂,难度更大,要求更严。刘伯承在60 年代组织全军高
级干部战役法集训时就曾说过:唯其高级干部就愈要严格,他们差之毫厘就 会失之千里。然而,不论进行那一级的谋略模拟演练,都需要解决好这样几
个带共性的问题:
第一、演练一定要逼真。 “逼真”这是对抗性军事演练的共同要求,而
军事谋略训练,更要 “真上加真”。如果想定设置的情况一厢情愿,演练所
得的谋略对策就失去了针对性,有效性,也就等于失去了军事谋略的使用价
值。这种演练既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又是无谓的智力消耗。平时弄虚作
假,战时就会遭受无情的惩罚。有这样两个正反战例很说明问题:一个是日
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的实例。在偷袭之前日本曾进行过两次沙盘作业和三次图
上模拟演习。第一次沙盘作业由特遣司令官南云中将指挥代表日本的蓝军,
为了解决演练真实性问题,精心挑选了精通美国海军战术的 “美国通”小川
贯灵大佐作为对手,山本五十六命令他以全力指挥代表美军的红军与日军对
阵,经过一番识谋破计的争斗,经裁决,第一局蓝军损失过半,以失败告终。
山本五十六根据这次演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修改了原来的作战方案后,又进
行了第二次作业。这次蓝军利用夜暗接近敌人,高速南下,在红军巡逻机未
出发前实施攻击,获得成功。在两次沙盘作业的基础上,日军又三次用船舰
模型在图上进行逼真的推演,前两次都在美军的防御措施和逆袭下失败,直
到第三次改变了袭击方向,航空部队配合得分秒不差,收到了最佳效果。然
后,付诸战争实践,果然获得成功。与此相反的一个战例是,时隔半年多之
后,日本在中途岛的惨败。这次模拟演练人员的组成,演练方式与上次大致
相同,所不同的是,日本把这次作战计划建立在 “美军只能在中途岛遭到攻
击之后才能作出反应”的主观设想上。演习开始后,代表美军的红军象上次
一样,运用各种谋略手段全力作战,裁判按规则裁定,代表日军的南云舰只
毁伤了三分之二,这一局失败了。这下子激怒了这次模拟演习的主持者字垣
海军上将,认为这不符合日本海军作战精神。在第二次演习中,扮演美军的
日军指挥官尽最体现日本最高指挥官的作战意图,迎合上司的情绪。这次按
照导演者主观臆想的作战模拟,演习虽然取得了胜利,而实战却给了无情的
回答:3 艘大型航空母舰顷刻间被毁两艘,飞机 270 架被毁。这个实战结局
几乎和第一局演习所得的结果完全一样。由此联想到我军的某些演习值得注
意纠正的情况:有些指挥员在演习之前就预先想好了一个成功的结局,总是
敌军一击即溃,我军一攻必胜,不是把斗智斗谋贯穿于全过程,而是一厢情
愿,有的演习内容为了 “体现”我军的某一战术原则而设置敌情,根本不考
虑敌人的作战特点。这种演习表面上是 “红”、“蓝”对抗,实际上是自欺
欺人。常言说:刀兵相见,水火无情。 “操场”上失败千次是可以纠正的,
并且通过失败可以增长识谋用谋的本领,而战场上一次用谋不当就可能造成
失败。所以在谋略演练中,应千方百计地把敌我情况搞得复杂一些,难度大
一些,逼真一些。要逼真,最好培养一些 “外军通”当导演,让他们根据敌
我双方的真实情况设置想定研谋斗智。外军演习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1988
年8 月,美军针对苏军特点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经过红蓝双方认真的推演,
两军只打了个平手而告终。苏军以我军现代化装备为背景,在中蒙边境也进
行了一次集团军规模的战役模拟演习,经过认真推演,结果苏军以自己失败
而结束。这都说明演习必须逼真,才能学到识谋破谋的真本领。
第二、演练要突出博弈性。克劳塞维茨说: “在军事艺术中,数学上所
谓绝对值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在这里只有各种可能性、概然性、幸运和
不幸运的活动,它们象织物的经纬线一样交织在战争中,使战争在人类各种 ①
活动中最近似赌博。” “博弈”一词源于《论语》,博者局戏(古代赌博方
法);弈者围棋也。军事上的博奔论即 “对策论”,起源于竞技、赌博与下
棋。 “赌博”指的是战争的盖然性、偶然性,“对弈”指的是战争中的谋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