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陆逊说:刘备很狡猾,经历的战事多,思考问题精密而集中,开始不能
触犯他。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这时才是进攻刘
备的良机。于是吴军向蜀军实施火攻,大破连营40 余座,刘备只好率残部逃
回白帝城 (今四川奉节东)。这时,吴将建议陆逊乘胜追击,活捉刘备。足
智多谋的陆逊没有采纳,及时收兵,北防曹魏乘机进犯。不出陆逊所料,魏
文帝曹丕率重兵集给于江陵,伺机攻吴。由于陆逊早有防备,曹丕见无机可
乘,只好就此作罢而归。陆逊谋略成功之妙,就在于诱敌深入,造成了刘备
的错觉,一举获胜。同时,进退适宜,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曾以吴蜀彝陵
之战,说明后发制人的重要性。
第二、 “迂直之计”可变被动力主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我军
四渡赤水就是光辉范例。当年我军被围困在前有长江,后有乌江的狭窄地区,
以3 万疲惫之师,抵御45 万精锐之敌,处于十分被动之中。在这生死攸关的
重要时刻,毛泽东巧用 “迂直之计”,以各种样式佯动,忽东忽西,忽南忽
北,忽进忽退,调动敌人,避实击虚,经过四渡赤水之后,红军挥戈经云南
北上,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由被动转向主动。
第三、“迂直之计”可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比如,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
与敌相比力量悬殊很大。蒋军总兵力是430 万人,我军才 120万人。敌人依
仗强大的兵力和优势装备,向我解放区推进。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提出,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
步后退,主动放弃一些城市,让蒋介石去背包袱,迫敌分散兵力,尔后各个
击破。1946年 7至 10月,敌人占领城市153座,我收复了48 座,失掉 105
座。解放战争第一年,敌占城市385 座,我占288座,敌净得47 座。敌人占
的地方多,守备兵力用得多,机动兵力就少,便于我一口一口地吃掉。一年
中,敌人每占一城,平均损兵2.4 万人。到 1947 年 6 月,敌总兵力由 430
万减少为370 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少为 150万人。我军由开始的
120万人发展到 195万人,其中正规军由 60万人上升到 95 万人。武器装备
亦有很大改善。到解放战争第三年,敌军只有290万人左右,而我军增至500
多万人,从总体上改变了敌优我劣的态势。
“迂直之计”不仅适用于敌强我弱的情况,即使是我强 敌弱的情况下也
同样适用。1949 年底至 1950 年初,毛泽东指导我军围歼白崇禧集团和胡宗
南集团时指出: “我们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
①
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我军坚决贯彻这一谋略思想,远距离地迂
回到敌人的侧翼和后方,结果,把白崇禧集团25600 余人围歼在广西境内,
将胡宗南集团 16万亲人围歼于成都地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①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342 页。
下 编 谋略运用
第十一章 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
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是军事谋略的首要原则,是一切军事谋略活动的
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阶级和不同国家的谋略家,都有各自的鲜明立场。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国家的长
①
治久安而谋划运筹,是我国当代各级领导人的责任所在。“居安恩危”,“忘
②
战必危” 。加强国防意识,重视国防教育。持之以恒地培养振兴中华的民族
③
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④
一、国家安全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军唯一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我军的根本职能就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
完整。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由于美苏之间、东西方之间以及全球范围内,军事对抗逐渐转向政治对
话,紧张转向缓和,因而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
展的时期。但同时还必须看到,超级大国之间争夺霸权利益的斗争依然存在,
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依然存在,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依然存
在。美苏之间以及其他各大国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 “综合国力”的竞赛,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