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幻想美国的帮助。
在我军兵临城下,北平被四面包围的情况下,毛泽东又对傅作义展开政
治攻势。首先,毛泽东以中共权威人士的名义发表惩办战争罪犯的声明,提
出了43 名战犯名单,除内战祸首蒋介石外,还有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
卫立煌、刘峙等,傅作义也被赫然列入其中,这是因为傅氏反革命甚久,我
们党不能不把他定为战犯,另一方面,把傅氏定为战犯,也可以巩固一下傅
作义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使蒋介石没有理由搞掉傅作义,防止发生不利
于我军的情况。与此同时,毛泽东又派人告诉傅作义本人,向其陈明利害:
如果他能为我军和平解放北平作出贡献,中共即可赦免其战犯罪,不咎既往;
如若孤注一掷,依城顽抗,则无异乎以卵击石,断无幸胜之路,唯有死路一
条。其次,在我军完全做好攻城准备的情况下,毛泽东又指示我北平地下党
组织,发动各界知名人士和广大市民,一方面作好接应解放军的准备,一方
面对傅施加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他顺乎民意。强大的压力使傅作义痛
切感到,一旦战事骤起,古都北平毁于兵燹之中,他必成战争罪犯和千古罪
人无疑,不仅人民解放军不会饶恕他,就是愤怒的北平市民也会唾弃他,使
其死无葬身之地。
正是在我军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感召之下,傅作义终于在关键时刻作出
正确抉择,同意按照我党我军的条件,把守城部队带出城外,接受和平改编,
从而使千年古都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傅作义将军本人也因将功折罪而被我
党兔除战犯罪名,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效力的
光明道路。
(三)心战因敌而异
将帅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所以,心理战法也要因人、因
时、因地而异。例如,骄傲、易怒、刚愎、报复、麻痹、侥幸、沮丧、多疑、
畏惧等等,就是不同对象的不同心态,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
“心者,将之所主也。怒之令愤,挠之令乱,间之令疏,脾之令娇,则
彼心可夺也。”①
古人云: “知敌之众,莫如知将之性。”
这些都是讲的心理战的针对性。只有摸准、摸透了对方将帅的心理特征
(脾气),才能针锋相对地赛谋斗智。敌人喜欢的可诱其上钩,忌讳的可利
用其弱点攻击之。还可根据其心理背景 (意向),造成其错觉和不意。古往
今来的心理战法很多,如疑敌计、骄 (纵)敌计、诳(骗)敌计、激将法,
等等,都是与心理战相联的计谋,一般都有 “诈”和“奇”的色彩。
这里提供若干实例:
疑敌计。这是针对敌将帅谨慎多疑心理而用的一种计谋。公元 219 年,
曹操亲率大军出长安过斜谷,直逼刘备的汉中营地。此时,蜀军凭险而守,
不与交战。一日蜀将赵云率数千骑兵出巡,突遇曹之大军,云未慌乱退走,
而是主动出击,边战边退,佯作诱敌深入之态。云退至营寨,明知兵力空虚,
却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疑虑营中伏有重兵,三思而后仓促退去。
骄敌计。这是针对敌将骄狂、大意心理而用的计谋。1943 年 10 月,日
寇以2万兵力,在空军配合下,分三路扑向我太岳根据地。我故意示弱,避
① 《十一家注孙子·军事》。
敌锋芒。敌为炫耀 “赫赫战果”,特从各地抽调180名中队长以上军官组织
观战团来太岳。我八路军 386 旅 16 团跳出敌人包围圈后,受命伏击该车队,
经 3 小时激战,180 名日军军官全部被歼。此役,击中敌之疼处,敌狂怒之
中,昏眩、惑乱,连调数千兵力赶来报复,结果合击扑空,一筹莫展。
诳敌计。这是造成敌将帅心理错觉,攻其不意的计谋。
日军偷袭珍珠港前,利用宣传工具大施骗术,给美军造成了日军将南下
的心理趋向。同时,日军大量舰队向南佯动。因而,罗斯福预言战事将在南
洋爆发。可是,在其言后几个小时,日军却在北方的珍珠港偷袭成功。从中
可以看出,如果只有日军向南的宣传而无大量舰队向南开进,就绝不会赚得
罗斯福 “战事将在南洋爆发”的预言。
利用敌将心理定势。这是麻痹敌人、出其不意的计谋。按照心理学观点,
人们总有一种习惯心理,也称惰性心理。
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久闻不聪、久看不鲜,就是这种心理定势的反映。
许多军事谋略家,常常利用对手的这种心理定势,施计用谋。埃、以战争中,
埃军利用以军对己方警戒部队经常换防这一司空见惯的心理定势,在每次换
防中,兵力多去少回,直至集聚了足以发起进攻的兵力,以军仍未发觉。埃
军待战机一至,便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陷以军以极大被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