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争指导_[英]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完结】(96)

  (4)芬兰问题。丘吉尔主张:“俄国对于列宁格勒和它的出口应有安全保障。”而且,“必须永远确保苏联在波罗的海的海空权地位。” [ 作者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卷第352页。 ] 象对波兰一样,1939年俄国对芬兰的侵略行径根本就没有被提及,而斯大林还要求恢复1940年的条约,割让汉科和皮特沙罗,并且要以实物赔偿战争损失的50%。

  (5)德国问题。关于德国问题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讨论。斯大林想让德国分裂。罗斯福总统热烈地支持他的主张,并进一步建议把德国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进行自治;但是,基尔,基尔运河、汉堡、鲁尔和萨尔等地区,则由联合国来管理。邱吉尔认为,一切罪恶的根源都在普鲁士方面,都在于普鲁土的军队和总参谋部。他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始至终,总参谋部都是在反对希特勒的统治的。他想把普鲁士孤立起来,使巴伐利亚、符腾堡、帕拉地纳泰,萨克森与巴登都分离出来,但巴伐利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可以组成一个互不侵犯的邦联。斯大林不赞成这种多瑙河邦联,罗斯福总统又完全同意斯大林的看法。

  (6)日本问题。斯大林向罗斯福总统保证,美国不必为太平洋地区担忧,一旦希特勒被击败之后,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这一保证使罗斯福总统和他的参谋官员们感到十分高兴,为了表示他们的谢意,罗斯福背着邱吉尔向斯大林表示,愿意美俄两国组成联合战线以对付英国。罗斯福还主张,他和斯大林在香港和上海的问题上应该支持蒋介石,反对邱吉尔。此外,他还向斯大林提到,“有可能让斯大林获得满洲的大连港。” [ 作者注:舍伍德《H.L霍普金斯的白宫文件》,第2卷第786页。 ] 而他却忘记了那是中国的领土。

  最后,在这次会议上,并没有达成多少正式的协议;但是,它却播下了使欧洲衰落的种子。

  切斯特·威尔莫特曾经写道:“由美苏两国的一推一拉,西方国家的全面战略便从苏联所注意的地区转移出来了。早在德黑兰会议以前,由于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已使苏联得以成为在东欧起主导作用的国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不等于俄国人的影响将要延伸到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然而,在德黑兰会议以后,这—点就成为绝对的定局了。所以,德黑兰会议不仅决定了1944年的军事战略,而且预定了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使之变得更有利于苏俄了 [ 作者注:《欧洲争夺战》(1952年版),第141-142页。 ] 。

  九、 向俄国的投降

  1943年9月3曰,联军在意大利半岛的南部登陆了。此后,联军在这个半岛上的进展是极为迟缓的,以致于直到1944年6月6日侵入诺曼底的前两天,才占领了罗马。由于缺乏登陆艇,入侵法国南部的计划(“铁砧”行动),不得不拖延到8月15日才执行。此时,这一行动对于主要作战(即“大君主”作战)已经没有什么辅助作用了,因为那时的驻诺曼底德军,已在法莱斯会战中遭到了决定性的惨败。这种分散兵力的作法,虽然可以使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无法在意大利继续进行战役,但是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参谋官员们,却坚持采取“铁砧”行动,并且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支持。尽管邱吉尔和他在意大利的将领们表示反对,并提出了建议,罗斯福却在1944年6月29日宣布:

  “关于发动‘铁砧’作战的问题,自从德黑兰会议达成协议之后,在未同斯大林磋商以前,任何主张放弃这个作战的行动路线,都是我决不能接受的……最后,也是为了这里纯粹的政治考虑(指美国大选)。假使“大君主”作战受到一点挫败,大家都会知道,那是因为有相当大的兵力被派到巴尔干去了的缘故。那样的话,我的总统也做不成了。” [ 作者注:转引自《笫二次世界大战》,第6卷第57页,和附录D。 ]

  实际上,邱吉尔的建议与巴尔干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他只是说,把在意大利的兵力用来经过卢布尔雅那隘道向维也纳进攻,要比把大部分兵力转用于法国南部更为有利。而且,根据这个建议,有可能在俄国进入德国东界以前把德国打败。但这个建议被取消了,抢在俄军进入德国之前打败德国的机会也就终于丧失了。

  布莱德雷将军写道:“到了9月1日,敌人在西线上的实力被彻底瓦解了。” [ 作者注:奥马尔·布莱德雷:《一个军人的故事》,(1951年英文版),第411页。 ] 尽管如此,追击却不可能。这不是因为艾森豪威尔缺乏军队,而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石油来供应他的大批机动车辆。他没有理睬蒙哥马利的催促,收缩了他的战线,并决定减慢前进速度,而准备在他的整个战线上进行另一场大会战。这一拖延又为德国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使他们得以卷土重来。

  在9月10日召开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期间,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提出了一个防止德国战后再武装的计划,更进一步地打击了联军的战略。这一计划主要是由摩根索的助手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起草的。这个人在1951年8月被美国参议院安全小组委员会传讯,判明是苏联的间谍 [ 作者注:参见切斯利·曼利著《二十年的革命》,第102-103页。 ] 。该计划的目的是要拆除或毁灭德国所有未被破坏的军事工厂,破坏鲁尔和萨尔地区的矿区,把德国由一个工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农业和畜牧业的国家。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先生都接受了这一计划,并于9月24日把它公布于众 [ 作者注:这一计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后来不得不加以修改。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回忆说:他向总统读到关于把德国变成一个畜牧业的国家的句子时,总统听后,蹒跚着说他不知道要草签这样一个计划,然而,最后他还是不加思考就签了字。引自《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1949年英文版),第336页。邱吉尔说,他自已的情形也大致如此。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卷第138页。 ] 。这个计划似乎详细说明了“无条件投降”的真正含义,所以,使得千百万原来反对希特勒政权的人,也感觉到与其接受这种迦太基式的和平,还不如在希特勒的领导下作战到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