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中一般只刊要点。7 月23 日之后,这个“副帅”的《发言》记录
稿就全文印发下来。批判时有人统计:全文8000 多字,而成绩只有270 余
字;用了39 个“但”字(“‘但’字以前虚晃一枪,以后便大做缺点的文章”),
13 个“比例失调”,12个“生产紧张”,108 个“很大损失(或损失)”,以
及“太高”、“太急”、‘太快”、“太多”等一大批“太”字。
《纪要》讲了大跃进三个方面的缺点,即比例失调、“共产风”,虚报浮
夸和强迫命令,但没有对这些缺点展开论述。《发言》说是对《纪要》所谈
缺点补充一些意见,实际是对大跃进作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
暴露出来的严重缺点,引起的严重后果,以及产生缺点的原因,作了系统
的论述;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三种所有制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
根本问题,作了理论的探讨;最后归结到党内民主作风的重要。
当时讨论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意见,即前述多谈缺点,就会泄气,会打
击群众的积极性。《发言》针锋相对地说,缺点定要讲透。缺点要经常讲,
印象才会深刻。我们那时犯盲动主义,毛主席就经常讲,所以对缺点要采
取郑重的态度,不要采取轻描淡写的态度。马列主义者鼓励积极性靠真理;
现在我们觉得有些虚,就是真理不够,增产数字报了那么多,实际上没有
那么多。马克思说过,革命时容易办蠢事。列宁也说,要正视这些蠢事。
《发言》指出,关于缺点的原因可以讲得具体一些:比例失调是指标过
高,求成过急;“共产风”主要是所有制和按劳分配两个问题;虚报浮夸、
强迫命令是不允许讲话、不允许怀疑所致,否则就扣‘怀疑派”、“观潮派”
等帽子。讲缺点,还应讲具体后果,这样才能取得经验,针对后果提出纠
正办法。如钢铁指标太高,其他指标也被迫跟着上,造成全面紧张和比例
失调;基建战线太长,“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做法,浪费太
大,工程质量也差;新增工人太多,招2000 多万,人浮于事;企业产品不
成套,任务朝今夕改,不能实现价值;原材料缺乏,经常停工待料;产品
质量下降;技术水平下降,不注意设备维修,等等。从而造成大量资金和
物资浪费、积压,市场供应紧张,物资储备减少,财政结余用光,外贸出
口不能完成等恶果。“全民炼钢”不单赔了50个亿,最大问题还在9000 万
人盲目上山,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失,丰产也不能丰收。什么事都提倡全民,
甚至要求“全民写诗”,搞得老百姓不胜其烦。
关于公共食堂问题,当时议论甚多,河南认为食堂有8 大好处,全省没
一个垮的。大多数人还是要保食堂,以为这是一个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
的标志。报纸上曾大批“资产阶级法权”,批按劳取酬。《发言》建议取消
“吃饭不要钱”,改为实行社会保险,照顾少数丧失劳动力的人。明确提出:
我们不能搞平均主义,还是要按劳分配。现在有些人把供给制、公共食堂
等同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社会主义并不一定要
采取供给制、公共食堂这种办法。社会主义要贯彻按劳分配,就要强调保
护消费品个人所有权,这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存在的。对于穷和富的观念
要慢慢改变。劳动好,对国家贡献大,所得报酬就多,生活就富裕,富是
由于劳动好。这样的富对个人好,对国家更好,它是应该的,光荣的。由
于不爱劳动,好吃懒做而生活穷苦,是活该,是可耻的。《发言》还精辟地
谈到当时流行的“共产主义风格”的宣传问题:共产主义风格。为集体牺
牲个人的思想,这些可以宣传,可以用来要求少数人、先锋队、先进分于,
但是不能当做制定现行政策的根据。如果社会主义不能满足个人物质、文
化需要,就没有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也就建设不起来。
关于产生缺点的原因,《发言》同意《纪要》说的,主要是由于缺乏经
验。但不能以此为满足,而应该从思想观点、方法和作风上去找原因,这
样才有利于总结教训,避免今后重犯错误。这也是这篇发言的主旨所在。
关于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发言》专门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讲到主观和
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强调主观能动作用是对的,但强调过了头,以
致不顾实际可能性,这就成了主观主义。好大喜功也是好的,但要合乎实
际,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欲速不达,好事变坏事。从主观主义进而谈到政
治与经济的关系,领导经济光政治挂帅不行,还要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