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训练出来的E连至今就只剩他们了。在连队长期缺乏有效领导、士
兵蒙受重大伤亡的时期里,是他们把全连团结在一起。
所以这是一场考验。1942年连队初建时的问题是:能否把一支由
平民组成的队伍训练出来,进而使之为在西北欧战场上与德军长期作
战做好准备?说不行的不单单只有希特勒。但究竟行不行,答案还要
看1945年1月冰雪覆盖的比利时战场;对E连而言,现在就是考验。
士官们已准备好接受考验。连队的托科阿核心已准备好服从命
令并实施领导。这个时候,斯皮尔斯气喘吁吁地赶到了。他对着戴克
脱口而出:“我来接替指挥。”
利普顿中士和其他人都拥戴他。他大声发布命令,2排这边,3排
那边,迫击炮全力开火,机关枪全力射击,冲啊。他冲了出去,没有向
后看,心里想弟兄们会跟上来的。果然,他们跟着冲了上去。
“我还记得福伊前面那片开阔地,”斯皮尔斯1991年在一封信中
写到,“当时,稍有动静就会引来火力。我独自穿越那儿时有一门德
军88炮向我开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91年,和温特斯以及马拉其站在那儿时,利普顿回忆起斯皮尔
斯的冲刺。他还记得他们到达福伊外围的房子时,斯皮尔斯想知道I
连在哪里。“于是他一直跑进德军防线,从另一边跑出来,和I连指挥
官交换意见后,又跑了回来。天哪,那印象真是太深了。”
2、3排随着斯皮尔斯冲出去时,1排开始向他们靠拢。马丁中士
做最后检查时发现二等兵韦布在一棵树后,保持开枪的姿势一动不动
。“快点,韦布。咱们一起上!出来,快点!”没有回答。“嘿,妈的,
他们还在开着火呢。我冲到树边,那棵树只比你的胳臂粗一点。我正
好跳到他身上,因为没有办法跳到他边上。我把他翻过来,发现他两
眼之间中了一枪。”
连队冲进福伊。官兵们开足了连里所有的枪炮:M—1、冲锋枪、
火箭筒、轻机关枪、迫击炮、手雷,还有大炮掩护。一时间,子弹从
房子里嗖嗖地飞出,美军手雷在房屋里开了花,迫击炮一发接着一发
,砖瓦乱飞,尘土四起。
即使这样,德军抵抗仍很顽固。避过美军第一次冲锋的德军狙击
手开始回击美军,造成多人伤亡。没有哪个弟兄负了两处伤就在哪个
角落里停下来。小时候常常爬到树上抓松鼠的来自弗吉尼亚山林的
希夫提?鲍尔斯大叫“我看见了”,随即开枪。利普顿回忆说,“我们
不再被阻在那里了,便跳起来继续进攻。”
所有弟兄都边打边进。尽管德军(党卫军第9装甲师第10精锐装
甲团6连)只是在打后卫战,为向诺维尔撤退作掩护,但他们为了保障
逃跑路线的畅通仍然顽强抵抗,打法灵活,毫不慌乱。然而,当斯皮尔
斯率军前进,就要从德军阵地后面切断这条退路时,德军3辆“虎”式
坦克才轰轰隆隆地缓缓开走——这是装甲连所剩的全部家当。约有
一个排的步兵跟着坦克逃跑了。100名左右的德国兵——大部分是伤
号——投降了。E连经受住了这场毅力的考验,夺下了福伊。
利普顿和“泡泡眼”温看看狙击手袭击他们的那个地方,也就是
鲍尔斯瞄准的那一个兵。他们发现一颗子弹正中那人脑门心。
“要知道,”温评论说,“希夫提带枪时,朝他开枪可划不来。”
时间刚过正午。一个摄影组开过来,准备拍摄胜利的镜头。温特
斯发现在树林边的高地上,两名摄影师正在拍摄担架员帮助撤离1排
伤员的情景。“到离树林25码、很安全的地方时,一名摄影师放下摄
影机,冲过去抓住那名战士,帮忙扛他。摄影师背伤员时尽量往自己
的衣袖上和崭新、干净的羊毛厚外套的前胸上蹭鲜血。然后这个人
转向在拍摄的同伴,摆出最后奋力奔向树林时疲惫不堪的样子。看到
这里,温特斯当即就转身离开。”
那晚,辛克上校在团部召集所有主要参战部队的指挥官开会。辛
克一上来就问温特斯:“对E连你有什么打算?”
温特斯回答:“解除戴克中尉职务,任命斯皮尔斯中尉担任连长
。”
辛克同意这个决定,会议结束。福利中尉也表示赞同。他写道:
“看到戴克要走,我们很高兴。这不仅是因为他不能指挥1排,就是早
先2排在树林里遭到树木碎片袭击时,也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散兵
坑里的诺曼人'不配当我们的领导。"
不久,情况就十分清楚了,斯皮尔斯当之无愧;其实,他早已证明
了这一点,就在他冲向福伊的时候。
第13章 攻击
诺维尔
1945年1月14日-17日
“当接到这次进攻命令时,我恼火极了,”温特斯回忆说,“简直
不敢相信,我们已经受了那么多苦,打了那么多场仗,死伤了那么多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