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_[英]温斯顿.丘吉尔【6卷完结】(125)

  另一方面,在俄国看来,波兰是完全不同的一系列年深日久的政治的和战略的问题。两国最后一次的主要冲突是1920年的华沙之战。那时加米涅夫率领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攻入波兰,毕苏斯基得到法国的魏刚将军以及达伯农勋爵领导的英国代表团的建议,把红军击退,接着加以追击,报之以血腥屠杀。在此后的几年中,波兰一直是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前哨。它用左手联合并支持了反苏的波罗的海各国,又用它的右手在慕尼黑时期参加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劫掠。苏联政府明知波兰憎恨他们,也知道波兰无力抵抗德国的进攻。不过他们也深知他们自己的危险,深知他们需要时间来整顿他们最高统帅部内部所受到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斯特朗先生的任务的前景是不美妙的。

  谈判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即波兰和波罗的海各国不愿意让苏联把他们从德国手中拯救出来;在这一点上,谈判始终没有进展。6月13日《真理报》的社论中表明,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有效中立,对苏联的安全极关重要。社论还说,这类国家的安全对英国和法国都是极端重要的。这是“连丘吉尔先生这样一个政治家”也承认的。这个问题,在6月15日在莫斯科提出讨论。第二天,俄国报纸宣称“苏联外交部方面认为初次会谈的结果并不完全顺利”。在整个7月份,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最后,苏联政府建议同法英两国代表从军事角度上继续谈判。英国政府于是派了德拉克斯海军上将率领代表团于8月10日前往莫斯科。这些军官并没有得到进行谈判的书面授权。法国代表由杜芒克将军率领。在俄国方面,则由伏罗希洛夫元帅出席主持。我们现在知道,当时苏联政府同时也同意德国派遣一个谈判代表到莫斯科。英法苏三国的军事会谈不久因波兰和罗马尼亚拒绝俄军过境而终归失败。波兰人的态度是,“德国人来了,我们有丧失自由的危险,而俄国人来了,我们有丧失灵魂的危险。”①

  ①雷诺,前引书,第一卷,第587页。

  ※        ※         ※

  后来,在1942年8月间,有一天早上,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把苏联那时的一些情况告诉我。斯大林说:“我们当时的印象是:如果波兰受侵略,英国和法国政府并没有下决心打仗,他们只希望英法和俄国在外交上联合起来,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希特勒。我们肯定这是阻止不了的。”当时斯大林曾问:“法国在动员时可以派出多少师兵力去对抗德国?”回答是:“大约一百个师。”于是他问:“英国可以派多少?”回答是:“两个师,以后可以再派两个师。”斯大林重复着说:“啊,两个师,以后可以再派两个师。”他问:“你们知道不知道,如果我们对德作战,我们在俄国前线要派出多少个师?”这时停顿了片刻。“三百个师以上。”他没有告诉我这是他和谁的谈话,是在什么时候谈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话都说得很有道理。但这对我们外交部的斯特朗先生却颇为不利。

  为了便于讨价还价,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认为必须把真正的意图掩藏起来,直到最后的时刻才摊牌。莫洛托夫及其下属在和英、德双方接触时,显出他们两面应付的惊人本领。直到8月4日,德国大使舒伦堡从莫斯科发出的电报还只能这样说:“从莫洛托夫的整个态度看来,显然,苏联政府实际上更倾向于改善德苏关系,但他们以前对德国的不信任还是根深蒂固的。我的总印象是:如果英国和法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苏联政府现在是决心要和他们订约的。当然,谈判也许还要拖很久,尤其是因为他们非常的不信任英国。……在我们方面,如果要使苏联政府转换方向,就必须作相当的努力。①”其实他不必担忧,大局已定了。

  ①《纳粹—苏联关系》,第41页。

  ※        ※         ※

  8月19日夜,斯大林向政治局宣布他准备同德国签订条约。8月22日,同盟国代表团直到晚上才找到伏罗希洛夫元帅。他对法国代表团团长说:“同法国进行军事合作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去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被消灭时,我们等待法国的音信,但始终没有消息。我们的军队是准备着的……法国和英国政府现在对于政治和军事的谈判都一味拖延,而且已经拖延太久了。既然如此,出现某种政治事件的可能性是不能加以排除的。”第二天,里宾特洛甫就抵达莫斯科。①我们现在从纽伦堡文件和美国最近发表所缴获的文件中,完全知道了这一件永不应该忘记的交易。椐据同里宾特洛甫一起飞到莫斯科去的他的主要助手高斯的话,“8月23日下午,里宾特洛甫和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德国外交部长在长时间会谈之后回来,显得极为满意……”即在这一天晚些时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正文,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没有什么困难。高斯说,“里宾特洛甫在前言中亲手加进一句有关德苏两国友好关系的形成的重要意义的话。斯大林对此表示反对。他说,苏联政府在被纳粹政府劈头盖脑地倾倒了六年大粪之后,不能突然之间把友好的宣言拿到群众面前来。因此,前言中的这一句话就被删去了。”在一个秘密的协定中,德国声明它在政治上对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都不感兴趣,但认为立陶宛应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瓜分波兰的分界线已经划定。对波罗的海各国,德国只要求经济利益。这个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协定直到8月23日深夜才签订。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