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雷诺,前引书,第一卷,第588页。
②《纽伦堡文件》,第十编,第210页及其后。
※ ※ ※
在本章和前一章中我心平气和地记录了一切。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对于这类违背常理的行为所引起的非难和反感,只有两国的专制极权主义者才可以对付得了。我们不知道希特勒还是斯大林这两个人中究竟哪一个最厌恶这个条约。双方都知道这只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在这两个帝国和两种制度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斯大林无疑地知道,在希特勒和西方国家作战一年之后,德国就不再成为俄国的劲敌了。
希特勒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则是“各个击破”。这一类的协定竟然能够成立,这一事实标志着几年以来英法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的绝顶失败。
在苏联方面,我们必须说明的是,他们最大的需要是使德国军队部署的阵地越往西越好。这可以使俄国有时间从其广大帝国的各部分把军队集中起来。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俄国军队在1914年的不幸状况。当时他们在仅仅部分动员的情况下就向德军进攻。现在他们的边界,较上次大战时要偏东得多。因此,他们必须在受到攻击之前,不管用什么手段,武力也好,欺骗也好,都得首先占领波罗的海各国和波兰的一大部分。他们的政策固然是冷酷无情的,但在当时却是极其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个不幸的消息,好像一个炸弹一样在全世界爆炸。苏联塔斯社说,8月21日到22日,里宾特洛甫正飞往莫斯科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英国政府当时所感到的情绪不论究竟如何,但他们当时没有恐惧的成分在内。他们立即宣称,“这件事绝不影响他们所决心要履行的义务。”现在已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再避免或延缓大战的爆发了。
※ ※ ※
我们仍有必要把“条约”的条件记录下来:
缔约国双方约定相互之间不进行单独的或和其他国家联合的任何暴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和任何攻击。
这个条约的有效期间为十年,如在期满前一年,没有一方提出废除则自动延长五年。在会议桌的周围,欢呼庆贺,祝酒干杯。斯大林还主动提议为德国元首干杯,他说:我知道德国人民多么爱戴他们的元首,我为祝他身体健康干杯。”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平凡而简单的教训:“诚实是最好的政策。”这在本书中还要谈到几个同样的例子。奸诈的人和政治家,虽然费尽心机,总是害了自己。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过了二十二个月,斯大林和俄国的成千成万的生命,就得为此付出可怕的代价。一个在道德上毫无顾忌的政府,似乎总是大占便宜,为所欲为,但“一天结束时,一切都得算清楚,全部时间结束时,更得算清楚”。
※ ※ ※
希特勒从秘密谈判中知道同俄国谈判的条约一定会在8月22日签字,所以,甚至在里宾特洛甫从莫斯科回来或在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之前,他就给他的总司令写了下面的一封信:
我们必须在一开始就决定同西方国家开战……与波兰的冲突是迟早要来的,我在春季即已有这样的决定,但我认为我应先打西方,而后再转向打东方……我们不用怕封锁。东方会给我们粮食、家畜、煤……我只怕在最后关头有某个下流痞会建议调解……政治上的目的已进了一步。摧毁英国霸权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在我把政治布置完成之后,军人就要开始这同一个任务了。
※ ※ ※
德苏条约的消息一公布,英国政府就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发出各项命令要海岸的重要地点的防卫部队以及防空部队集合待命,保卫易受攻击的各个据点。政府发电报给各自治领和殖民地,警告他们可能在短期间内要进入警戒阶段。掌玺大臣奉命把地方机构一律改为战时编制。8月23日,海军部得到内阁授权,征用商船二十五艘,把它们改成武装商船巡洋舰,另外征用拖网渔船三十五艘,装配潜艇探测器。为海外驻军征召了六千人的预备役。各雷达站的防空部署和防空部队的全面部署,已获批准。空军预备役二万四千人和所有的空军辅助部队,包括各气球中队在内,都应召服役。所有的服军役人员一律不准请假。海军部也向商船航运发出警告,此外还采取了其他许多步骤。
※ ※ ※
首相决定把英国这些准备措施告诉希特勒。这一封信并没有记载在法伊林先生写的传记内,但在别的地方发表过。为了对张伯伦先生公正起见,这当然应该让大家知道:
阁下也许已经知道英国政府所采取的某些措施,这些行动在今晚的报纸上和无线电广播中已加以发表了。
英国政府认为,这些步骤是必要的,因为据报告,德国方面已进行军事调动。同时,德苏条约公布后,柏林某些人士显然认为英国将不会为了波兰而进行干预,认为这种万一的可能性已不必加以考虑。这实在是最大的错误。不论德苏协定的性质如何,都绝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的条约义务。这是英国政府一再公开明白说明的,也是他们决心要履行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