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丘吉尔先生对我这次讲话会置之不理,说这不过是出于对最后胜利的恐惧和怀疑。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将来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不受良心的谴责。
在希特勒作出这副姿态以后的几天里,德国在瑞典、美国和梵蒂冈开始了外交活动。希特勒在使欧洲屈服于他自己的意志以后,自然很乐于取得英国对他所干的事情的承认,从而结束战争。事实上,他的建议不是和平,而是要英国立即放弃它参战的种种目的。当德国驻华盛顿的代办试图和我驻美大使接触时,我发出了下面的电报:
1940年7月20日
我不知道哈利法克斯勋爵今天是否在华盛顿,但应该通知洛西恩勋爵,决不可对德国代办的函件作任何答复。
但是,我最初的想法是要在上院和下院都进行一场严肃的正式辩论。因此我同时函告张伯伦先生和艾德礼先生:
1940年7月20日
希特勒的演说也许值得由上下两院作出决议来答复。决议应该由两院议员提出。但另一方面,这样做也会增加我们的负担。你们的意见如何?
我的同僚们认为这样做未免小题大作,这一点,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于是决定改由外交大臣通过广播拒绝希特勒的姿态。22日晚,外交大臣就把希特勒那个“按照他的意志招降的劝告‘撇在一边’了”。他把希特勒统治的欧洲的景象和我们为之而战的欧洲的景象作了一番对比,并且宣称,“除非自由确有保障,否则我们决不停止战斗。”然而事实上,英国的报纸和英国广播公司从收音机收听到希特勒的演说以后,还没有等国王陛下政府的授意,就立即对举行谈判的任何想法予以驳斥了。
齐亚诺谈到他在7月20日与希特勒的另一次会晤时说:
英国报纸对希特勒昨日的演说的反应表明,根本没有取得谅解的前景,因此,希特勒准备对英国给予军事上的打击。
他强调说,德国的战略地位以及它的努力范围和经济控制范围早已大大削弱了大不列颠抵抗的可能性,因此在第一个回合里大不列颠就会崩溃。空袭已在几天前开始,并且在不断地加强。英国防空设施和战斗机的迎击不能有效地阻止德国的空袭。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发动决定性的攻击了。①
①齐亚诺:《外交文件》第381页。
齐亚诺在他的日记里也曾记述:“19日晚,当英国的冷淡反应第一次传来时,在德国人中弥漫着一种遮掩不住的失望情绪。”希特勒“愿意和大不列颠取得谅解。他知道对英国的战争是一场艰巨的血战,他也知道各地的人民对流血抱有反感”。另一方面,墨索里尼“担心英国人可能在希特勒那篇极其狡猾的演说里找到一个借口,开始谈判”。齐亚诺说,“这样就会使墨索里尼大失所望,因为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战争。”①他不必着急。他所需要的战争迟早会到来的。毫无疑问,德国继续在幕后进行外交活动。8月3日,瑞典国王认为和我们商谈此事的时机已至,我建议外交大臣用下面的话答复他,官方的正式复文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写出的:
(·开·始)1939年10月12日,英王陛下政府曾就德国的和平建议向议会作了深思熟虑的报告,详细阐明了自己的立场。
从那时起,纳粹德国侵犯了其邻近的小国,犯下了一连串新的万恶的罪行。挪威遭到蹂躏,现在被一支德国侵略军所占领。丹麦受到袭击和掠夺。比利时和荷兰虽尽力满足希特勒先生的意愿,而且德国政府还对它们作过种种尊重中立的保证,但是仍被德军占领和奴役。特别是在荷兰,种种蓄谋已久的阴险残酷的行为在鹿将丹的大屠杀中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次大屠杀中,成千上万的荷兰人被杀害,这城市重要部分被破坏。
①《齐亚诺日记》第277——278页。
这些可怕的事件在欧洲的史册上留下了黑暗的记载,给它抹上了无法洗刷的污点。英王陛下政府从这些事件中认识到,没有丝毫理由背离他们1939年10月所通过的决议和确定的原则。相反,他们决心要竭尽所能用的一切手段把对德战争进行到底,直到彻底粉碎希特勒主义,把全世界从一个恶徒所带来的灾祸中解放出来,他们的决心是如此的坚定不移:他们宁愿同归于尽,也不畏缩或逃避自己的职责。他们深信,在上帝的帮助下,他们对完成自己的任务决不会束手无策。这个任务也许是长期的;但是,正如德国在1918年一样,它随时都可要求停战或公开提出和议,但是,在提出任何这类要求或建议之前,德国必须用行动而不是用空话作出有效的保证,保证恢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特别是法国的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同时,在全面和平中对大不列颠和英帝国提出有效的安全保障。(·完)
我补充道:
我觉得外交部的备忘录中有一些概念似乎过于卖弄聪明,在政策上流于繁文缛节的形式,不适合当前的时代与有关问题的肃穆和朴素的气氛。目前我们一点成绩也没有,稍一开口就会引起误解。像我草拟的那种坚定的答复,才是迫使德国做出并非空话连篇的建议的唯一办法。
同一天,我向新闻界发表了如下的声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