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_[英]温斯顿.丘吉尔【6卷完结】(524)

  如果这时南斯拉夫自愿落得罗马尼亚的下场,或者甘犯保加利亚的罪行,成为蓄意危害希腊的同谋者,那么它肯定会遭到万劫不复的毁灭。它只能推迟而不能逃出战争的苦难。到那时,它的勇敢的军队将四面受敌,在毫无希望毫无救助的情况下孤军作战。另一方面,如果南斯拉夫军队能及时抓住良机,他们便能得到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好机会。如果南斯拉夫同土耳其和希腊站到一起,又获得英帝国所能给与的一切援助,那么便可消弭德国人带来的灾祸,并与上次大战一样确有绝对把握地获得最后胜利。我确信阁下是能够认清世界大势的。

  但是,在3月20日夜间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南斯拉夫政府决定依附三国同盟条约,然而有三个大臣因此辞职。茨维特科维奇和马科维奇于3月24日秘密离开贝尔格莱德,从郊区的一个火车站登上开往维也纳的火车。次日,他们在维也纳同希特勒签订了协定,签字仪式已在贝尔格莱德电台广播。

  大祸即将临头的谣言传遍了贝尔格莱德的咖啡馆和私人谈话中。

  这时,我向我们驻贝尔格莱德的公使坎贝尔先生发出了指示。

  1941年3月26日

  你和保罗亲王或各位大臣之间切勿发生任何隔阂。继续纠缠、叮问、力争。要求接见。不要让他们说出“不”字。紧紧地缠住他们,向他们指出,德国人已经认为这个国家是非亡不可了。要想责难他们,要想体面块脱身,已经没有时间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发现政府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便不要忽视我们可能不得不采取的任何代替办法。我赞赏你前此所做的各项工作。望用一切办法继续努力。

  ※        ※         ※

  数月以来,西莫维奇身边的少数军官,一直在讨论如果政府向德国投降便采取直接行动的问题。他们缜密地制定了一个革命的行动计划。计划中的起义的首领是南斯拉夫空军司令博拉·米尔科维奇将军,协助他的几百名爱国人士中有一位是陆军军官克尼兹维奇少校和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是一个教授,他曾借助于自己在塞尔维亚民主党里的地位同各方面建立了政治上的联系。知道这一计划的人只限于少数可靠的军官,军阶几乎都是在上校以下。联络网从贝尔格莱德起伸展到全国的主要驻防地点,如萨格勒布、斯科普里和萨拉热窝等地。谋反者在贝尔格莱德掌握的部队如下:王室近卫军两个团,团长除外;贝尔格莱德卫戍部队的一个营;在王宫值勤的一连宪兵;首都高射炮师的部分人员;以西莫维奇为司令的驻在泽蒙的空军司令部;一些士官学校;还有某些炮兵和工兵部队。

  3月26日,在贝尔格莱德传开了关于南斯拉夫首相等人自维也纳归来和签订协定的消息,这时,谋反者决定开始行动。于是发出信号,要在3月27日黎明以前夺取贝尔格莱德的关键地点和王室府第,连同年轻的国王彼得二世在内。当军队在果敢的军官们指挥之下封闭位于首都郊区的王宫时,对这件事一无所知,也可以说是洞悉无遗的保罗亲王正在开往萨格勒布的火车中。比这次革命进行得更加顺利的革命殆不多见。没有流血。某些高级军官被逮捕。茨维特科维奇被警察带到西莫维奇的司令部后被迫提出辞职书。在首都的适当地点安置着机关枪和大炮。保罗亲王抵达萨格勒布后获悉,西莫维奇已经以青年国王彼得二世的名义接管了政府,并解散了摄政会议。萨格勒布的陆军司令官要求亲王立即返回首都。他在抵达贝尔格莱德后立刻被送到西莫维奇将军的办公处。然后,他同其他两位摄政同时在退位书上签了字。他获得许可,在几小时内摒挡一切,然后就在当夜同他的家属一起出国到希腊去了。

  这一计划是由一部分秘密结合起来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军官们制定和执行的,他们的心情和真正的舆论情绪是一致的。他们的行动使公众热情奔放。贝尔格莱德的街头立刻挤满了塞尔维亚人,反复地呼唤着“宁要战争,不要协定;宁愿死亡,不做奴隶”。广场上,人们在跳舞;到处出现了英法两国的国旗;英勇无畏而手无寸铁的群众洋溢着敌忾同仇的情绪高唱塞尔维亚国歌。年轻的国王过去曾沿着一根雨水管从楼上爬下,从而脱出摄政的监护;3月28日,他在贝尔格莱德大教堂在热烈的欢呼中宣誓。德国公使公然受到侮辱,群众向他的汽车吐唾沫。军队的成就在全国激起了一片蓬勃的朝气。这个一向难有作为、长期处于倒行逆施的统治之下、惟恐遭人毒手的民族,现在却在暴君和征服者势力最盛的时刻,起来对他进行了英勇无畏的反抗了。

  ※        ※         ※

  希特勒感到切骨之痛。他大为震怒,这种震怒往往使他一时失去理智,而有时则促使他发动最可怕的冒险行动。一个月以后,当他的心情稍稍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同舒伦堡谈话时说道,“南斯拉夫的武装政变有如晴天霹雳。27日早晨消息传来时,我还以为是在开玩笑。”但是这时,他在愤怒之下召见了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将领。戈林、凯特尔和约德尔都来了,里宾特洛甫后来也到了。会议纪录存在纽伦堡档案内。希特勒叙述了这次剧变后南斯拉夫的局势。他说,在将来对希腊的军事行动(“马利他”行动计划)中,南斯拉夫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因素,而且在以后对俄国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中,它甚至更靠不住。他认为,在发动“巴巴罗萨”以前,南斯拉夫就暴露了他们的本性,这是一大幸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