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希特勒于1940年12月18日发出的“巴巴罗萨”指令,已经定下了为进攻俄国而集结的军队的总的部署和主要任务。那时,德国在东线的全部兵力为三十四个师。要把这个数字扩大到三倍以上,需要一个庞大的计划和准备过程,所以占了1941年初几个月的时间。在1、2月间,“元首”决意在巴尔干采取冒险行动,因而有五个师从东部开往南部,其中有三个师是装甲师。5月间,德国部署在东部的军队增至八十七个师,另外,被牵制在巴尔干的德军不下二十五个师。从德国进攻俄国的重要性和冒险性来看,这样严重地分散兵力从而妨碍其东部军队的集结,是不明智的。我们现在就要看到,我们在巴尔干的抵抗,特别是南斯拉夫的革命,怎样使这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拖延了五个星期之久。没有人能够精确地估计,在冬季来临之前的这次拖延,对德俄战役的胜败,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莫斯科因此而得到了保全。在5月份和6月初,德国许多精锐师团和所有装甲师都从巴尔干开往东线,所以在开战的时候,德国以一百二十个师的兵力进攻,其中有十七个师是装甲师,十二个师是摩托化师。有六个罗马尼亚师也包括在他们的南路集团军群之内。
作为总后备军的另外二十六个师已经集结,或正在集结。所以,在7月初,德国最高统帅部能够依靠的兵力至少有一百五十个师,并得到约二千七百架飞机的主力空军的支援。
※ ※ ※
直到3月底,我还不相信希特勒决心要同俄国决一死战,也不相信这场战争已近在眼前。我们的情报材料很详细地透露出1941年1至3月份大批德军向巴尔干进军并进入这些国家的情形。我们的情报人员能够在这些准中立国家中很自由地活动,并且能够随时准确地通知我们关于德国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向东南欧集结大军的情况。但是,这些消息中没有一则与进攻俄国有必然的联系。所有这些消息,都可以顺理成章地用德国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权益和采取的政策来解释,用德国对希腊的企图以及同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协议来解释。关于大量德军经由德国本土向进攻俄国的主要战线——从罗马尼亚到波罗的海——移动的情况,就更难看到什么情报了。要说德国在这个阶段,在澄清巴尔干局势以前还能与俄国打一场大仗,这在我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不知道1940年11月间莫洛托夫、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举行的谈话要旨,也不知道紧接着会谈后进行的谈判和建议缔结的协定的内容。德国人在英吉利海峡那边同我们对峙着的力量并没有减少的迹象。德国飞机对不列颠的空袭继续加强。苏联政府对德国向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集结军队的情形讳莫如深,而且显然是接受了这一事实;我们曾得到俄国把大批贵重的供应品运往德国的证据;德俄两国之间在蹂躏和瓜分英国在东方的帝国方面显然有共同的利益——所有这一切都很像是希特勒和斯大林要牺牲我们作成交易,而不像要互相打仗。现在我们知道,这种交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斯大林的目的。
这些是我们的三军联合情报委员会共有的印象。4月7日,该委员会声称,在欧洲盛传着德国计划进攻俄国的消息。
他们说,虽然德国在东欧拥有大量军队,并预料迟早将同俄国一战,但它还不至于就要开辟另一条大规模战争的战线。据他们看来,它在1941年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击败联合王国。一直到5月23日,三军联合情报委员会还报告说,即将对俄国进攻的谣言已经消停,并且说,听说两国之间即将缔结一个新的协定。他们认为这是可能的,因为德国需要加强经济,以应付长期战争的需要。德国要获得俄国的必要协助,既可以用武力,也可以用协定。他们认为,德国将选择后一途径,尽管武力威胁将有助于后者的实现。现在,这一威胁正在形成。
许多证据表明,在波兰的德国占领区内,公路和铁路侧线正在修筑,飞机场正在兴建,而且军队正在大规模地集结,其中包括自巴尔干各国开来的军队和空军在内。
我们的三军参谋长比他们的顾问们看得远,而且更加肯定。他们在5月31日警告中东司令部说,“我们有确实的证据表明德国现在正集结大批陆军和空军去对付俄国。在这种威胁下,他们可能要求俄国作出对我们极为有害的让步。如果俄国拒绝,德国即将进军。”
直到6月5日,联合情报委员会才报告说,德国在东欧进行军事准备的规模,看来已表明要发生一件比签定经济协定更重大的问题。可能的是,德国要从它的东部边疆上消除日益强大的苏联军队所构成的潜在威胁。他们认为,目前还难断言其结果是战争还是协定。6月10日,他们声称,“在6月的下半月,我们当可看到不是战争,就是协定了。”最后,他们在6月12日报告说,“现在有新证据,表明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要扫除苏联的障碍,发动进攻。”
※ ※ ※
我一向不满足于这种集体智慧的做法,宁愿亲自阅读原始材料。因此早在1940年夏季,我就请德斯蒙德·莫顿少校每天为我选取珍闻。我一直阅读这些消息,这样便形成了我自己的见解,有时还形成得很早。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